第1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3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适应新常态 把握新趋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 徐 策

编者按 当前,我们要更加关注“新常态”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以更加精准和灵活地方式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改革、调整结构,使经济增长在改革与稳定之间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领导人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对“新常态”给出了界定,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又提出了九个方面特征,进一步深化了“新常态”的丰富内涵。当前,我国在发挥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等优势的同时,更加需要关注“新常态”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以更加精准和灵活地方式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改革、调整结构,使经济增长在改革与稳定之间行稳致远。

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经济结构呈现出不断优化的趋势。部分原因是由于经济速度降下来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由紧张向宽松转变,经济结构呈现向“新常态”调整的趋势。同时,随着中央积极推动结构性改革,结构调整的效果也在初步显现。

一是产业和投资结构不断趋于优化。2014年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持续超过第二产业占比,显示出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趋于优化的新常态。二是新型消费业态继续高速增长。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购物、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继续高速增长,去年11月11日的网络购物节,包括18大电商平台单日交易额达805亿元,其中,天猫当日交易额达571亿元,增长63%,反映了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三是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作用不断增强。去年商事制度改革后,1-11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158.6万户,同比增加153.7万户,增长15.3%。高新技术、文化娱乐及科学技术服务业等行业新登记注册企业保持高速增长,服务业的良好发展形势对就业起到较强支撑作用。

从国际上看,当前世界经济环境微弱复苏,分化程度有所加大。2014年以来,全球经济活动弱于预期,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不断下调世界经济增速预期。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又出现新变化。2013年年初以来,发达国家经济一改前两年的低迷状态,复苏速度有所加快,新兴经济体复苏态势则明显减弱。2014年,发达经济体内部出现分化,美国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但欧元区和日本基本上陷入停滞状态,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则进一步放缓。

世界贸易略有改观,但仍以较低的速度增长。考察本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的关系可以看出,在经济繁荣的时期,世界贸易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但在经济萧条时期,世界贸易则以更低速度增长甚至出现衰退,这在2001年和2009年尤为明显。2014年,世界贸易略有改观,但仍以较低的速度增长。据IMF预计,2014年全球贸易将增长3.8%,虽然较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但仍比2000-2007年5.9%的增速低2.1个百分点。

贸易增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制约了贸易增长。在经济疲软的背景下,一些国家为了维护本国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采取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方式。不仅发达国家层层设置贸易壁垒,一些新兴国家也频频出台新的贸易限制措施。二是地缘政治的影响。三是美国再工业化政策逐步发挥作用,再工业化导致部分生产环节回流国内,新兴产业进入生产阶段,能源自给战略导致石油进口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美国进口,贸易逆差不断降低。

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

当前宏观经济指标走势偏弱,经济下行压力始终存在,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仍然存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2015年经济增长在面临难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值得关注的挑战。

比如,投资增长。当前,投资的大环境不断改善,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从企业投资角度看,我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企业经营成本持续上升,竞争力相对弱化,而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高收益的投资项目非常缺乏,经营风险有所加大,企业投资趋于谨慎。从政府投资角度看,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与发行趋于阳光化、制度化,2015年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总量受控,且结构上倾向于置换原有成本较高的债务平台借款,地方政府用于新增投资的资金有限。

房地产市场预期仍不稳定。从房地产投资看,1至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1.9%,较1-10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0.5和7.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0.6%,较1-10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2.5和27个百分点。从商品房的销售和库存看,1-11月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7.8%,降幅较1-10月收窄0.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增速下降22.9个百分点。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环比增加1556万平方米,部分省份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已超过20个月。

又如,社会融资成本依然较高。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不完善导致风险溢价水平较高,再加上部分对利率水平不敏感的企业挤占了有限的信贷资源,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日益突出。民生、经济结构调整有关行业的融资需求仍未得到较好解决。在整体去杠杆化的背景下,以“三农”、棚户区改造为代表的民生领域和以生态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由于投资周期较长、部分领域的风险较大,行业杠杆率普遍较低,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再比如,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尽管化解过剩产能出现一些积极信号,但在过剩产能较严重的部分地区,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难度仍不小。化解过剩产能与稳定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也有所显现,一些地方粗钢、水泥和平板玻璃产能等产能过剩比较严重,随着过剩产能的清理,这些地方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明显加大。

基本判断与政策建议

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分析,如果我国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稳定,2015年我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

从投资看,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常态是稳定投资的关键因素,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和领域扩大有利于激励服务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将会加快。制造业仍然面临化解产能过剩的压力,制造业投资将会稳中趋缓。受房地产市场全面调整,特别是近一年来房地产开工面积、商品房销量、销售额等持续下降的影响,房地产投资仍可能减速,但是商品房在建规模较大,房地产投资出现全面负增长可能性较小。

从消费看,2014年随着经济总规模的增加和服务业占比的进一步提升,我国就业形势保持良好的态势,城乡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将有助于稳定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同时,财政支出不断向社保、公共卫生、教育、低保等民生领域倾斜,有助于逐步减轻居民谨慎动机,推动消费稳定增长。此外,网购等信息消费、社区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快速发展。

从外贸看,世界经济总体温和复苏,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出现改善态势,美国经济复苏基础比较稳固,欧元区经济也在缓慢改善,人民币汇率进入有升有贬的动态走势,将有助于我国外贸出口恢复到稳定增长状态。但是,新兴经济体仍面临较大增长下行压力,贸易保护主义依然严重,出口仍然面临较多挑战。

立足当前形势,今年在宏观政策上,应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平衡,更加注重结构化调控,以灵活的市场、扎实的创新、宽松的政策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在确保经济增速和就业稳定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化解各类风险,确保民生得到改善,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为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内生增长动力创造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

考虑到我国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已经较大,债务杠杆率偏高,股权融资规模和比例短期内难以明显提高,今年应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适当加大政策力度。可以相应扩大增值税转型、“营改增”等覆盖范围;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放宽范围并降低门槛;更好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减轻企业成本负担、促进研发投资增长和企业技改升级,激励更多的创业型企业发展,切实发挥税收政策效应。

“三期叠加”仍然是当前宏观运行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去泡沫、去杠杆、去产能”的任务较重。要密切关注各类风险的发展趋势,使用差别化政策逐步化解风险。小微企业对稳定就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意义,要相机使用好定向降准和流动性调节工具,建立正向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市场化手段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确保定向降准释放的流动性能够真正惠及小微企业。要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生态经济及高新技术领域的定向调控,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提供了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来源,考虑将生态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纳入定向降准的考察范围,组建生态经济、高新技术领域的风险补偿基金和专业金融机构,加强定向支持力度。要通过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落后、过剩产能的生产成本,更好地使用市场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要利用财税、金融政策,激励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兼并重组,同时清理地方政府出台的越权减免税和变相减免税等优惠政策,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处理过剩产能的同时,让真正有活力、能够成为产业升级引领者的企业脱颖而出。

改革和创新始终是激发增长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要进一步扎实推动关键领域的改革,强化改革的协同性和整体性,使改革的成果真正落地,要进一步为创新营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切实发挥创新对发展的驱动力量。第一,扎实推动关键领域的改革。新一届政府推行的商事制度改革已经显现出明显的成效,激发出了市场的蕴藏的活力,企业也尝到了改革“甜头”。然而,经济减速的压力仍然较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对经济发展的束缚尚未根本解决,改革对企业活力的激发与经济减速对企业形成的压力正在进行一场“时间赛跑”。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一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发展混合所有制。二是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三是利用通胀水平偏低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水、电、油、气、运等资源和基础产品价格改革。

第二,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创新驱动发展,是我们保持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一招,下一步,要切实为创新创造条件,发挥创新驱动的原动力作用,更多支持创新型企业、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尽快形成新增长点和驱动力。一是重视基础技术研发和公共平台的建立。通过政府采购和政策支持,组织和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支持基础性、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转化使用。二是强化人力资本培育。鼓励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建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基础,促进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进一步对接。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职工的职业培训,帮助这些人实现再就业或更高层次的就业。三是完善创新体制。从根本上扭转政府过度干预创新、过度参与资源配置的做法,将以往的歧视性政策转为普惠性政策,强化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大幅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及合并审批手续,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