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3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

李修松委员:

深入挖掘文化消费潜力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做客中国经济网时表示,实现文化产业的提升,创新是关键;要走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新之路,把文化产品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更多的人养成文化消费的习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李修松委员指出,我国文化产业正处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从追求速度向追求效益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如何深入挖掘我国文化消费的潜力?李修松委员认为:第一,要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是促进文化消费的基础。第二,国家要制定政策,加大财政投入,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文化消费。第三,运用好的创意和科技手段,生产真正有吸引力的好的文化产品。同时,与相关产业实现融合发展,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把“金钥匙”。

李修松委员还指出,文化产业要按照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和审美特征来创新,要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

文/本报记者 熊 丽

陈万雄委员:

实体书店应向文化中心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顾问陈万雄做客中经在线访谈时表示,书店要从单纯经营图书场所变成文化中心。书店不仅要有图书,而且要有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比如沙龙、讲座、咖啡厅等。“图书唯有与文化产品融合,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读者去书店不仅仅是为买书,还可以通过读书和体验相关文化产品,了解最新文化趋势,获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享受。”此外,书店也应该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背景,要结合线上线下销售,探索虚实结合的经营模式。

据了解,包括广州联合书店在内的很多书店经过这样的转型,图书销量一直在上升。

作为最先推动多媒体出版的人之一,陈万雄委员表示,电子书、网络出版是人类革命性的发展方向。“不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电子书和纸质书将共存。”

文/本报记者 曾金华

张淑芬代表:

文创企业可“抱团”走出去

文化创意企业“走出去”面临哪些问题?做客中国经济网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芬认为,资金缺乏是一大阻碍,但“单靠政府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是杯水车薪。企业发展最终得靠自己、靠市场”。建议国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事业发展,让文化创意产业也成为“一池活水”。同时,文化创意企业应该“抱团取暖”,联手拓展国外市场,既节省费用,又能达到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和宣传的效果。

文/本报记者 禹 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