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雷 婷
吴磊,一个在大山里利用云技术改变世界的普通人。
襄渝铁路是我国重要的入川通道,吴磊所在的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机械化维修车间,担负着襄渝铁路1000多公里的铁路线路集中修任务。襄渝铁路途经的秦巴山区是全国最大的连片贫困地区,有40多个站点,流动作业大多都在秦巴山区人烟稀少的地方,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吴磊从22岁起就守着这条铁路。
吴磊负责车间的文件传送工作,由于各个班组都在山里,他只能一个山坳一个山坳跑,坐火车转汽车,有时候文件送到时也成了“旧闻”。爱“做梦”的吴磊想,能否不再像父辈那样靠人力攀爬,在室内通过卫星监测系统,轻松辨别山体险情,达到科学防控的效果?于是,喜欢互联网技术的吴磊决定尝试云技术这朵“筋斗云”,设计一个“文件传输”系统,解决信息传递慢的难题。
吴磊是个电脑迷,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编程、网页制作等,大家称他是“养路工操着科学家的心”。吴磊却说,“苦不怕、累不怕,只怕文件传递慢耽误事。”正因为怕耽误事,吴磊一不留神就做了件谁也没想到的事。
尽管只有高中学历,但吴磊不断看书、拜师,靠着一股子钻劲儿,通过“云服务”,捣鼓出了“文件签收系统”,有效解决了养路工常年在户外作业,不能及时签收紧急文件和通知的问题。维修车间每天开始工作前都需要签收标明作业项目的施工命令票,以往由于经常流动作业,每天至少要耗费两三个小时往返站点和施工点签收打印命令票,现在通过“文件签收系统”,可实现实时签收。
同时,利用“云计算”,工人们能够将塌方地段的现场情况通过手机拍照的形式,迅速回传至阿里云服务器,有效避免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去年8月,襄渝铁路巴山车间段防洪巡查人员发现一处小塌方点,需要5名维修人员。但当维修人员赶到时,发现塌方已经进一步扩大,急需人员和设备支援。吴磊当即使用自行研发的“文件签收系统”,向巴山车间发回塌方现场高分辨率照片。根据照片呈现的现场情况,一支20多人、携带40余种设备的支援队伍迅速出发赶往塌方点。由于“文件签收系统”高效迅速的应急反应,有效保障了襄渝铁路通行顺畅。
钻研了一段时间后,吴磊发现云服务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就给‘阿里云’写了一个自己的故事——《阿里历险记》,从系统优化、页面设置、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4个方面,指出了系统存在的不足,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后期研发的建议。”吴磊笑着说,现在想想,自己当时还是“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
谁都没想到,没过多久,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亲自邀请吴磊去参加阿里的技术会议。随后,“阿里云计算大会”、“2014年全球梦想家”、“云溪小镇联盟会议”等阿里举办的各种重要活动,吴磊都收到了邀请。作为7000多名从全球招募的计算机高手之一,他讲述“云计算”运用,并与14名总裁坐在一起研讨云计算发展方向。
去年3月,王坚一行还专程来到秦巴山区考察。在一条长达30公里的隧道里,吴磊打开手机,向王坚展示自己创建的“文件签收系统”。王坚说,自己当时还是有点为吴磊“紧张”,“在这么偏僻的山洞里,别说服务器不给力了,有时连3G信号都没有。”但吴磊良好的演示效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今年春运,吴磊依旧忙碌着。但是和往年不同,这个专为车间传送“鸡毛信”的使者,已经变身为“飞毛腿”,并计划着将“云服务”运用到山区防洪减灾工作,还想将“北斗卫星导航传感系统”运用到铁路安全防控,让原本无法逾越的空间和时间被“云计算”轻松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