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三农”改革发展是当前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代表委员们对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尤为关注。新一轮围绕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进行的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战阶段。这是农业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必然之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与过去相比,本轮农业农村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央渐次推出农业农村改革顶层设计,重大举措相继出台,各地积极实践探索,现代农业初露端倪。
农业转型发展的新理念更加清晰,就是要树立大生产、大市场、多功能的观念,引导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以新理念引领农业向广度、深度进军,为农业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农业转型发展的新举措抓铁有痕,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互动中,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出实招、见实效。
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过去一年,我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构筑新型经营体系的努力势头不减,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顺利出台。目前,全国有家庭农场87.7万家、农民合作社126.7万家。这些新型主体在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今后谁来种地”的问题。
全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从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到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再到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土地改革的“三箭齐发”,显示出对农地确权赋能的力量,激发了农村“沉睡资产”的活力,为农业增添了新动力。随着中央有关土地经营权流转文件的出台,土地流转量增质更优,流转面积超3.8亿亩。同时,今年土地确权试点也将由3个整省扩大到12个整省。
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调整农业结构,根本上要靠创新驱动,农业科技努力实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研发上瞄准国际农业科技前沿,占领现代种业、智慧农业的高地;“立地”就是推广上遵循市场导向,推动科技落地生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2014年已达到56%。目前我国已实施种业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改革,“科技的翅膀”正欲展翅高飞……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这无疑给广大农民吃下了“定心丸”。相信在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指引下,各地凝心聚力转方式、调结构,我国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