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3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甘肃代表团—— 精准扶贫打好“攻坚战”
本报记者 陈发明

“‘精准’这个词现在用得非常广泛了,仅次于‘任性’。”3月6日,人大甘肃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用流行语说起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我们通过基层的帮扶,制定产业规划,包括提供贷款。”

“这方面我们搞了特惠政策,对于贫困群众贷款免抵押、免担保,银行按照基准利率执行,由中央和省级扶贫资金全额贴息,县里建风险基金。”刘永富代表说,“因为农民贷款难,贫困农民贷款更难,他们没有资产,无法评估信用等级。”

刘永富代表的发言,引起了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周强代表的共鸣。“永富同志刚讲到的‘贷款难’问题,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农民贷不到钱,因此在发展产业方面特别需要通过其他手段予以支持。”周强代表分析说。

“国务院扶贫办前几年创建的产业互助社,这个办法就非常好。我们全州1150个行政村建立了1000多个产业资金互助社,贷不到款的农户可以通过互助社借款2至3万元,帮助他们开展特色种植养殖等,实际效果非常好!”周强代表介绍说,临夏州按照“政府+社员+企业+其他”的注资模式,在全州所有贫困村建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共筹措资金8.5亿元,累计发放借款7.6亿元,惠及农户9.83万户,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贷款难和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探索出了“政策奖补+资金互助+临商带动+各类优贷”的产业富民新模式,有力助推了农民增收。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