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领域“加法”尤为突出,处处可见细致入微的民生安排,教育、医疗、就业、收入、住房、养老……一系列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数据均得到有效提高。据统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高”一词出现了34次,其中有15次用在了民生上。
纵观去年全年,在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前提下,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依然达到了70%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9.97%和14.1%;残疾军人、烈属和老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20%以上;家庭困难学生补助继续提高;全民医保覆盖面超过95%……
这一项项“提高”,体现了党和政府“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的清晰工作思路和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做出的切实努力。我们采访的普通民众也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的惠民措施温暖有力,老百姓的朴素愿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呼应。过去的一年国家给的实惠不少,满满都是“获得感”!
在部署2015年工作时,报告中提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要提高1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提高公共突发事件防范处置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
这一系列“提高”,更将带来沉甸甸的民生“红包”。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竭尽全力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发出强烈的信号,政府推行惠及民生的积极财政政策在2015年不会改变。
当然,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的前提下,经济增速将维持在7%左右,仅靠政府直接“加薪发红包”,无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这一点,政府工作报告也做出部署,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让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汇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化解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我们有理由相信,民众日益鼓起来的“钱袋子”将会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大百姓将获得长期稳定的“获得感”。每一个人都会获得公平分享“蛋糕”的机会,每一个人都会扮演做大中国经济“蛋糕”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