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3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集中力量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
本报记者 钟华林

四川省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全力打好扶贫开发、致富奔小康的攻坚战,让贫困地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我们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全力打好扶贫开发、致富奔小康的攻坚战,让贫困地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表示,四川省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着力。

着力实施精准扶贫,确保如期完成减贫任务。王东明代表介绍说,四川突出抓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等“五大扶贫工程”。坚持把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明确先难后易、到村入户的工作思路,提高扶贫有效性、持续性。在对象锁定上,选准最贫困的村、扶持最困难的户,办好最急需办的事,确保贫困人口优先扶持、优先受益。在识别管理上,根据国家制定的识别办法,已完成全省贫困人口和贫困村的建档立卡,对每个贫困户建立帮扶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在扶持措施上,分析找准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规划和支持措施,在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上提高精准度。

着力抓好新村建设,加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安居才能乐业。”王东明代表说,为此,四川把新村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综合载体,直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坚持科学规划、产业先行、因地制宜、整村推进,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与全面小康目标规划同步,分步实施,做到建一片成一片,整体提升贫困地区面貌。重点在大小凉山彝区推进“彝家新寨”建设,在藏区推进“藏区新居”建设,在秦巴山区推进“巴山新居”建设,优先解决无房户、危房户、困难户住房问题,不落下一户一人。同时,加快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校、卫生院、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务。

着力培育富民产业,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要注重把发展与扶贫紧密结合,使发展成果更加直接地体现到群众脱贫致富上。”王东明代表介绍说,针对贫困地区大多资源富集,四川支持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找准脱贫路子,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旅游则旅游,开辟脱贫增收渠道。发展各具特色的富民产业,注重采用新的资源开发机制,依托水电、天然气、矿产等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和现代林业,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响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红色旅游。

着力发展教育事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素质和能力是根本的治贫之策。只有加强教育事业发展,才能让年轻一代不再重复上一辈人的老路。”王东明代表告诉记者,四川把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发展中小学寄宿制教育,落实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稳定教师队伍,让适龄孩子都能接受法定教育,加大贫困高中生、大学生资助力度,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突出抓好职业教育,在藏区、彝区等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帮助解决就业问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合力攻坚工作格局。“四川严格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实施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强化县一级的扶贫主体责任。”王东明代表说,一是改进贫困县考核评价机制,对全省88个扶贫重点县增加扶贫成果、农民增收等的考核权重,引导把工作重点转到扶贫开发上来;二是改革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有效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对口援助资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等扶贫资金,“打捆”使用各类专项资金,集中人力物力办大事、解难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完善和落实对口定点扶贫机制,强化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开展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联系对口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在贫困地区深入基层开展群众工作;四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贫困地区群众自力更生、苦干实干。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