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3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奏响改革发展交响曲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侧记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图为委员们意气风发步入会场。
本报记者
赵 晶摄

本报记者 佘 颖 韩秉志

3月3日的北京,明媚的阳光冲淡了初春的寒意。与每年的这个时刻一样,人民大会堂庄严肃穆,象征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协会徽悬挂在主席台正中,众星捧月的红灯闪耀穹顶。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进会场。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隆重开幕。

开幕会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向大会报告工作并指出,过去一年,人民政协坚持履职为民,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稳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建言献策,推动重大改革举措顺利实施,围绕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咨政建言,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工作报告在政协委员中引发热议。

“去年,我与其他委员一起赴六七个省份调研,感受到在促进民生改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及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众所关注的热点上,人民政协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沧州市政协副主席何香久再次带着与农民工相关的提案来到会场,其中大量心得就来自一年来的调研。

过去一年,政协委员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奔赴各地进行视察、考察、调研,凝聚共识、献计出力。

这是一条脚踏实地的履职路。带着体温的民情民意经委员们之手,传递到相关部门的案头,进入到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也进入了今天的人民大会堂。

政协肩负着共商国是的大任,承担着反映社情民意的重托。2014年,全国政协坚持问题导向,不搞大而全,把关注重点放在同全局联系紧密又力所能及的关键性问题上,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讲真话、进诤言、谋良策、出实招。

他们由小见大,以小问题的突破带动大问题的解决。“去年我在河南做调研时发现,一个村有66户人家,但只有1户人住在村里,这很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大别山里走出来的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弘昌集团董事长陈世强一直关注基层。他将调研所得写进了《为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社会保障》等提案中,希望能为城镇化建设解决一点后顾之忧。

工作报告指出,人民政协完善双周协商座谈会等协商形式,提高协商实效。

对于“核电和清洁能源发展”、“发展特高压输电,优化电力布局”等重要问题,业界长期存在意见分歧。全国政协组织双周协商座谈会,让与会委员与专家进行直率的观点交锋,为中央决策提供了有效参考。

这是一个镌刻着求真务实精神的参政议政平台。委员们力求切口小、挖掘深、落脚实,提出了更具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的意见建议,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锐意改革创新,增强工作合力,提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在向大会报告去年提案工作时说。

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2014年,全国政协寓监督于协商之中,综合运用重点提案督办调研、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题座谈会、专题调研等形式,整合多方力量,推动履职成果取得实效。

“2014年,我结合地方情况在提案中建议,一定要稳步有序地推进高考改革,解决‘一考定终身’弊端。”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的这番建言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并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得到了体现。

这是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成果更实的一年。截至今年2月20日,各承办单位已办复提案5046件,办复率达99.8%,《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等一大批相关政策法规,也吸纳了大量凝聚着委员汗水和智慧的宝贵意见。

看着报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聋人协会副主席于兵用荧光笔在“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几个字上涂上了浓浓一笔。“虽然只有寥寥数字,含金量却很高,这表明了国家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和重视。相信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一定能让更多的残疾人摆脱贫困、过上更好的日子。”走出会场,借助手语翻译,于兵委员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早春,每一个对生活充满美好向往的声音都将汇入改革与发展的交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