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3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春天,我们再次出发
——经济日报社“新春走基层”大型采访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 王 晋 熊 丽
更多相关报道
请扫二维码

又是一年春好处。羊年新春来临之际,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如俊、总编辑张小影与70余名记者一起,再次踏上“新春走基层”的路途。他们走进基层、走进一线,在火热的生活中感受中国脉动,描摹时代底色。

好一幅春之画卷!在茫茫雪域高原,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在遥远的西南印度洋上,在边防哨所,在贫困山村,记者们蹲点采访,发回了带着温度的100多篇报道,以及数百条微博、图片和视频。从中,我们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满足,更看到了播种未来的责任。

——沐浴春天的暖意。

这暖意,是照耀在地震灾区的暖阳,是养老院里老人脸上的笑容,是各级干部群众拼搏奋进的身影,是合家团圆时的亲情和祝福,是越过越红火的美好生活。

在云南鲁甸,记者温济聪、李鹏翔发现,安置点内不断凝聚起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妇女们在救灾帐篷前做十字绣、洗晒衣服,忙里忙外;年夜饭桌上,长白菜、绣球丸子、炖酥肉等“八大碗”应有尽有。在四川芦山,记者钟华林看到了满眼红色:家家户户屋顶上都插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挂着火红的灯笼、贴着大红的春联。村民张元超笑着说,“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一边重建住房,一边重建鸭棚,去年收入数十万元,元气又恢复了!”

山东高唐县尹集镇解庄村村民解长利说,他做梦都不曾想到,“俺被纳入农村低保,住的破旧房屋也被翻修一新。”在天津市宁河县养老服务中心,80岁的王守德激动地说,“侄子想接我回家过年,可是我还是想在这里过,这儿像自己的家一样。”

——领略春天的新绿。

这新绿,是广大人民群众绚丽多彩的创新创造,是改革发展的蹄疾步稳,是真善美的价值传递,是文明旅游的新风扑面。

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月琳相信,未来的新发地线下、线上市场将互为补充,更好地服务京城百姓。在浙江临安市昌化镇白牛村,这个仅有551户农户的小山村去年全村电商销量突破2亿元,成为“坚果淘宝第一村”。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是每个人成长的精神基因。“和谐家庭,孝道为先”,这是98岁的河北石家庄市小安舍村村民王九龄的家风;“对人要用真心,对事要一诺千金”,这是江西南昌市民袁斌的家风;山西阳泉市志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除夕之夜给老年颐养中心捐赠了20万元,他说,“敬老爱老是咱中国人的传统,我们有义务让他们过得更好一些!”

在法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越来越多的出境游游客正在以文明行为为中国这个古老的礼仪之邦增光。一位法国凯旋门售票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年,中国游客正逐渐变得在参观过程中“安静、耐心且遵守秩序”。

——感悟春天的激情。

在万家团聚的节日,还有很多人坚守在岗位上,默默守护着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他们是科考队员、边防官兵、消防队员、气象观测员,是井下矿工、急诊医生、电力工人、环卫工,是我们身边无数个你我他。

在西南印度洋,24小时作业,4个作业组轮班——“大洋一号”昼夜不休的工作模式从未停歇。其中,有的科考队员已是第十八次在岗位上过年。除夕凌晨,北京华信医院导管室护士长孙晓艳从在家接到急诊电话,到准备开始手术,只用了半小时。她说,“病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公安消防大队长路祥说,20多个战士入伍后过年都没回过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项目的工程实施主体——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设计部经理谷秀萍说,“我们这里很多人一干都是10多年,这个工程没有太多前人经验可供参考,都得靠长期冷板凳上的探索和坚持。”

——拥抱春天的希望。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春天,人们挥洒汗水,辛勤耕耘,必将在秋天品尝丰收的甘甜。

山东诸城市昌城镇西大宋村村民冯兰仁,春节前后一直忙着备耕。农历腊月二十八,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康陵村党支部书记赵立军琢磨出这么一副对联:“一村一品品春饼,好人好事事业兴。”他说,“基层干部不能光会带领农民挣钱,还要能够领着农民过上美好生活!”赣南山区生态茶厂负责人谢朗明憧憬着,他们种植的生态茶叶将有大市场,“到时,连绵的深山里,将再也藏不住这片片茶场、青青茶树和缕缕茶香……”

走进福建赤溪村、甘肃布楞沟村、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记者看到,山还是那山,地还是那地,人还是那人,得益于扶贫开发,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景色秀美的富裕村。

行进在春天里,我们对“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更清晰地理解了新闻工作者的根基所在、价值所在。

——在现场,才能心怀感动。在华山气象站采访时,一个细节令记者杜芳难以忘怀。给记者洗手时,观测员用瓢舀上水,小心翼翼地几乎是一滴一滴倒,边倒边强调缺水。杜芳说,“这个场景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点点滴滴构筑了一个艰苦台站气象人的生活工作图景。”

——在基层,才能心系群众。记者鲍晓倩舍下刚满周岁的女儿,忍着狂风巨浪带来的晕船呕吐,在“大洋一号”科考船上发回了18篇文字稿件、8个视频稿件、近40幅照片。冬日的雪域高原高寒缺氧,记者代玲在西藏高海拔地区连续采访发稿。她说,“走基层是我和西藏交往的方式。别人眼中的苦我也甘之如饴。”在基层,记者听到了群众的心声:鲁甸灾区群众希望能早点住上新房、河北村医冯红利盼着不再借屋开诊室、承德市民高志群的女儿盼着京沈高铁赶紧开通……

——在路上,才能胸怀时代。面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库区的“卖鱼难”,记者黄俊毅呼吁,“帮帮丹江口渔民!”深入基层的采访刷新了记者陈静对农村电商的认识,她说,深入基层,才能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趋势、深层次问题和解决之道。

——在一线,才能感恩人民。记者在河北邢台柏乡县西施庄村蹲点采访时,李胜恋大娘特意从柜子里搬出了新被褥,还把留给孙子的新房腾出来让记者住;在云南鲁甸,从沙坝村到龙泉中学再到龙头山镇的路程几经周折,每一次站在路边举手,都有骑摩托的村民热情地搭记者一程。

新春走基层,让我们触摸到发展的脉络,感受到世情、国情的变化,带给我们对行进中国的认知,加深我们与基层群众血肉相连的感情。带着这些从基层汲取的营养,带着这些蓬勃生长的力量,我们肩负责任,将以此为起点,再次出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