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三,山东迎来了一场大范围喜雨,全省平均降雨量3.4毫米。农时催人急,农民春耕备得如何?记者走访了几个种粮大户。
当日,山东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李家村村民张汝和,陪亲戚吃完午饭,就匆匆地赶到邻村的农机维修点。
张汝和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他的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去年承包了5000亩盐碱地。过去,这些盐碱地上根本不能种粮食。自从国家在这里实施“渤海粮仓”工程,盐碱地真的变成了粮仓。去年,大旱之年,张汝和家小麦单产500.89公斤,玉米单产752.3公斤,让他尝到了科技种粮的甜头。
“渤海粮仓”工程是科技部、中科院联合实施的粮食增产项目。该项目将改造开发环渤海地区4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盐碱地,目标是到2017年增粮30亿公斤,到2020年增粮50亿公斤。
张汝和的5000亩地就位于“渤海粮仓”项目的核心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第一次用上了“智慧稻草人”,地里的虫情、病害、温湿度、风力等信息可实现实时远程掌控。他带头投入120多万元购买大型农业机械,连续两年秸秆全部还田。在他的带动下,冯家镇出现了5个千亩以上的种粮大户。
山东诸城市昌城镇西大宋村冯兰仁,春节前后也一直忙着备耕。“人误地一晌,地误人一年。备耕的事,半点也不能马虎。”作为受到国务院表彰的“全国种粮大户”,冯兰仁心气正高。春节这几天,他把家里的30多台套大小农业机械擦得锃光瓦亮。
冯兰仁告诉记者,近几年,受国家惠农政策支持,自家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去年种粮面积已超过1000亩,粮食亩产达1100多公斤,总产超过600吨,仅粮食收入就超过125万元。
走过田间地头,喜雨后的麦田一片绿油油。记者了解到,春节前,山东省分管农业的副省长赵润田就一直在各地了解备耕情况,对麦田分类管理、病虫害防治、抗旱浇水等作出部署,并对全省粮食高产创建进行督导。“根据调研情况,相信今年,山东将有很大几率再次迎来丰收年。”赵润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