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2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洋一号”科考船年夜饭简单而热闹——
在西南印度洋上祝福祖国
本报记者 鲍晓倩
① 农历大年三十,阳泉市老年颐养中心的陈玉琴护工正在给老人喂饭。本报记者 崔国强摄
② 中国大洋34航次第三航段的科考队员和船员们聚在一起包饺子。 本报记者 鲍晓倩摄
③ 《经济日报》记者与河南安阳消防战士一起祝《经济日报》读者羊年大吉! 刘燕妹摄
④ 2月18日,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扬子洲镇毛江舍村村民在准备族宴菜肴。
新华社记者 彭昭

2月18日下午,茫茫无际的西南印度洋上,执行中国大洋34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科考船远离祖国数万公里,受高压气旋影响,海上狂风大作,涌浪不断传来,摇晃得十分剧烈。

船舱的食堂内却是欢声笑语一片,中国大洋34航次第三航段的科考队员和船员们聚在一起包起了饺子。食堂早已布置停当,贴上了春联,挂起了灯笼,贴上了福字。

为了这顿饺子,炊事班几天前就开始准备:从毛里求斯路易港出海已接近一周,船上的蔬菜越来越紧张,饺子只能包韭菜馅的,除了肉,大厨曲培庆特意给饺子馅里加进了虾仁。“过年了,给大家改善改善。”

大家分成几组,流水作业。揉面的揉面,擀皮儿的擀皮儿,不会这些“高难度”环节的就负责包饺子。“大家要加油,赶紧包,除了今天晚上的饺子,还得把明天正月初一的饺子都包出来!”政委陈广喜大手一挥,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让大家笑倒一片。

赶紧!已经成了“大洋一号”2015年春节的关键词。包饺子前,在政委的组织下,大家已经“赶紧”完成了春节的另一个重头戏——后甲板套圈活动。不赶紧不行,整个春节“大洋一号”只有一天假:大年三十的下午和正月初一上午。正月初一下午,已经顺利抵达作业区赶在过年前完成深海底中深钻第一钻的“大洋一号”就得又投入到紧张的作业中。

说起过年,轮机长张福龙因为没法和家里老人在一起过年有点惭愧:家里的老人是这个常年出海的青岛汉子最大的牵挂。

第一次参加大洋科考的小伙子施晓峰是福建客家人,由于不会包饺子,他偷偷地把手里包坏的饺子往桌子下藏,想再打个补丁,“我们南方年夜饭都是做一大桌菜,不吃饺子。第一次在船上过年,虽然家人不在身边,但跟大家在一起包饺子,感到很温暖。”

地质组的孙晓霞是中国海洋大学的老师,腊月二十九是她女儿10岁生日。“孩子第一次上学我在船上,10周岁生日还是在海上。一会儿饺子要给她多吃一个,就当跟她一起过了生日。”

“居然没赶上包,太遗憾了。”每天凌晨2点到8点,是地球物理组组长熊威在多波束—浅剖实验室的值班时间,刚刚补完觉的他匆匆赶来。

更遗憾的是在海洋调查船上工作了37年的老机工励永兴,年夜饭开吃时是他的值班时间。励师傅只能端着饺子,守着轮机房轰鸣的机器一个人吃下这顿年夜饭。

热气腾腾的饺子端进来了。“看到饺子,就想起了家。”陈广喜有些动情,他表示,虽然身在远离祖国、远离亲人的西南印度洋,但“大洋一号”这片美丽的蔚蓝色移动国土就是所有人共同的家,“在这里我们共同祝福祖国新年会更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