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产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容量占全球四分之一
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同比增长六成

本报记者 王轶辰

☞ 过去一年,光伏产业的显著增长主要来自于光伏电站,但寄予厚望的分布式项目与预期的反差较大

☞ 全国光伏的区域结构正在逐渐优化。全国光伏发电呈现东、西部共同推进,并逐渐由西向东发展格局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光伏产业发展情况显示,2014年,全国光伏产业整体呈稳中向好和有序发展局面,全年光伏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2805万千瓦,同比增长60%,其中,光伏电站2338万千瓦,分布式467万千瓦。光伏年发电量约2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过200%。

在新增容量方面,2014年,全国新增并网光伏发电容量1060万千瓦,约占全球新增容量的四分之一,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新增光伏电站855万千瓦,分布式205万千瓦。

“从数据看出,过去一年光伏产业有显著的增长,实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平均年增1000万千瓦目标。”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分析认为,增长贡献主要来自于光伏电站,但寄予厚望的分布式项目与预期的反差较大。目前看来,分布式光伏的市场认识和实际情况还存在一定差距,相关产业配套滞后,融资、补贴效率、商业关系还难以得到投资者和电力用户的认可。在分布式市场培育上,相关部门还需要全力推动,营造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不过,从产业整体情况来看,全国光伏的区域结构正在逐渐优化。全国光伏发电呈现东、西部共同推进,并逐渐由西向东发展格局。2014年,东部地区新增装机560万千瓦,占新增装机的53%。江苏省和河北省新增装机容量均位居前列。

与此同时,全国光伏发电应用模式也不断创新。2014年,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鼓励社会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中的30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已建成50万千瓦,在建规模60万千瓦,带动社会投资超过100亿元。其中,青海龙羊峡水光互补项目探索了水电和光伏电站协调运行、联合调度的创新模式;与农业相结合的光伏农业大棚、渔光互补电站逐渐成为市场热点;集合荒山荒坡治理、煤矿采空区治理和沙漠化治理的生态恢复与光伏发电建设相结合项目不断推陈出新。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欧盟对我国光伏持续加大点查力度的背景下,我国光伏电池制造企业继续保持较强国际竞争力。2014年,在全球产量排名前10的企业中,我国占据6席,前4名均为我国企业。从光伏上游产业发展情况来看,2014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3万吨,同比增幅近50%,进口约9万吨。光伏电池组件总产量超过3300万千瓦,同比增长17%,出口占比约68%,多数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前10家企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皆在87%以上。

“虽然外部环境较差,但是由于有了国内市场的支撑,加上我国光伏企业目标市场拓展到中东、非洲等地区,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减弱,使得去年光伏企业发展压力减轻。”梁志鹏说。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梁志鹏透露,将重点促进产业进步和升级,为技术性能更好的高质量产品和优秀企业提供专门市场支持,引导我国光伏产业从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