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文明旅游氛围渐成
——2014年全国文明旅游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郑 彬

“乱刻乱画、破坏公共设施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文明办副主任袁廷文感慨地说,与过去“以罚代管”管理方式不同,通过典型宣传、志愿服务、游客评选等活动,将景区、游客、旅行社紧密联系在文明旅游的主线上,使文明旅游深入人心。

2014年以来,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等部门,通过抓游客的宣传引导、文明旅游的制度建设、以出境游为重点的文明旅游督查等,深入持续开展文明旅游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各地响应“文明旅游”倡议,开展了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浙江省文明办、旅游局在萧山机场专门开辟出境旅游团队文明安全宣传点,供旅行社团队游客出境前集中开展行前教育;江苏省文明办将文明旅游教育纳入全省组织开展的“八礼四仪”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引导青少年从小学习文明旅游常识、培养文明旅游观念;福建省旅游局在20人以上团队中实施文明旅游督导员制度,引导游客自我教育、相互提醒。

每逢节假日,一些组团社甚至个别大的旅行社超范围经营、变相转让特许经营权,承包挂照、为他人代办旅游签证,产品经营操作流程不规范,时常出现违规的业务操作和宣传促销行为,容易造成游客和旅行社之间的矛盾,引发不文明行为。

2014年,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多次下发通知,组织开展文明旅游专项督查,采取明察暗访等形式,组织全行业开展以出境游为重点的文明旅游督查,推进国家周边地区的文明旅游引导。

各地注重把好护照关、组团关、出境关、交通关、落地关、行程关等“六关”,工作关口下移;组织实施领队、导游培训计划,抓住文明旅游的关键;组织开展“文明旅游、礼貌乘车”活动,把工作延伸到公交站点、景区景点、社区基层。

2014年,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呼应,网上网下联动,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力度大,文明旅游公益广告刊播频次高,媒体宣传实现了平时有报道、节假日有热潮,舆论声势明显加强,教育警示作用更有成效。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旅游36亿人次,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从各地旅游部门反馈情况看,游客文明出游意识普遍提高,不文明旅游行为有所减少: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后垃圾清运量比上年同期减少近三成;广东丹霞山景区售票厅、外山门景区入口、游客中心候车点等地游客遵守秩序、文明礼让、耐心等待、有序排队;出境游方面,国人整体素质较以前有一定程度提高,大多数中国游客能够遵守国际文明准则,自觉学习和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注意行为规范,改善了中国游客的国际形象。

“文明出游习惯的形成是渐进过程,一方面要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文明行为的宣传引导和提醒教育,让游客做到心中有数、言行有度、文明有序;另一方面,需建立相应的惩处机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有力约束。”天津市文明办刘金刚说。

正在起草的《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对公示对象、公示范围、公示程序和惩戒方式作出规定,强化了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约束规范。国家旅游局在修订的《出境旅游条例》中,也增加了旅行社和导游领队文明服务和文明旅游宣传引导的职责,以及旅游者文明旅游义务的相关要求。

为推动文明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2014年,国家旅游局通过将文明旅游相关要求入法规、入标准、入合同,加强文明旅游工作的制度保障,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国家旅游局会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修订发布的《团队境内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团队出境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和《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合同(示范文本)》中,增加了旅行社及游客文明服务、文明引导、文明旅游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各地广泛宣传普及新修订的《旅游法》,依法规范公民文明旅游行为,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推广使用国家旅游局修订的旅游合同示范文本,把文明旅游的要求纳入其中。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以“明白纸”的方式,将文明旅游要求附在合同后。各地还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国家旅游局《团队旅游行前说明规范》,将文明旅游要求上升为行业标准,行前教育更加规范。有10个省(区、市)将文明旅游内容纳入本地文明城市测评内容中,加大了分值权重,通过考评机制促进工作落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