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创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稳固
发明专利:从重“量”到求“质”
本报记者 韩 霁

2014年,我国知识产权创造再创佳绩——发明专利申请量92.8万件,同比增长12.5%,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李克强总理也在讲话中强调,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增长新动力。知识产权被置于更加突出的地位,成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去的一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放缓。但是发明专利的增长却依然保持较好的势头,并呈现出“数量平稳增长,机构明显优化”的特征。作为创新驱动和提质增效的重要参考指标,这是积极的变化,也是重要的信号。

发明专利占比进一步提升

在这一张张排行榜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科研单位、高校等各个创新“代表队”纷纷交上了不错的成绩单。一年来,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再获提升,区域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今年的榜单,可以评价为数量平稳增加,质量显著提高,结构明显优化。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总体来看,知识产权在量上有增加,质上有提高。”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司司长龚亚麟分析。从重“量”到重“质”,正成为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的总趋势。

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26169件,同比增长14.2%。其中,24007件来自国内,占91.7%,同比增长14.9%;2162件来自国外,同比增长6.7%。去年,PCT国际专利申请超过100件的省(区、市)达到18个。其中,广东申请13332件,居第一位。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分列二至五位,上述五省市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申请总量的85%。这些区域正显示出知识产权“国际化”特征。

虽然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有所回落,但质量却明显提升。截至2014年底,代表较高专利质量指标、体现专利技术和市场价值的国内(不含港澳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66.3万件。

2014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高于国外来华发明专利拥有量的技术领域有22个,较2013年增加了1个,为电机、电气装置、电能技术领域;在所有35个技术领域中,国内所占比重均有所提高,表明我国在占优领域继续扩大领先优势,在相对劣势领域与国外的差距不断缩小。

国外专利权人在我国有效发明专利所在的重点领域,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截至2014年底,国外专利权人在华有效发明专利排名靠前的技术领域依次是电机、电气装置、电能、计算机技术、音像技术、光学、半导体,除计算机技术领域超过音像技术领域外,其他排名没有变化。可以看到,国外在华申请排名靠前的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这也是专利相对最为密集,国际竞争最为激烈的技术领域。而这些领域,我国企业也在积极参与竞争,并进行了专利布局。

2014年数据显示,我国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持续稳固,同时也要看到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龚亚麟分析认为,高校和科研单位集中了大量的科研资源,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2014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千件的高校达到17所。从授权来看,2014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中,高校38317件,同比增长15.0%,占23.6%,科研单位13573件,同比增长10.5%,占8.3%,继续呈现稳定的增长态势,这些专利中储存着促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宝贵资源。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知识产权发展也呈现出“新常态”。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分析认为,其“新”表现在:一是专利数量增长出现新变化,发明专利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二是专利质量和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发明专利占比进一步提升,PCT专利申请稳定增长,向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数量加快增长;三是专利运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专利运营、专利金融、专利池等运用方式多元发展;四是专利保护正在向更高标准迈进,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价值取向逐步确立,知识产权制度变革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当前发明专利呈现四个特点

今年排行榜中数字的变化、曲线的升降,呈现出什么特点?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我国发明专利排行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新水平。

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4.9件,比“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提高了1.6件。在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中,国内专利为70.8万件,占比接近60%,在数量上比国外来华专利优势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从有效发明专利的平均维持年限看,国内专利为6.0年,而国外来华专利为9.4年;从有效发明专利的说明书页数和权利要求项数看,国内专利平均为7.3页和7.8项,国外来华专利平均为18.2页和17.6项。国内专利与国外来华专利在质量上仍存在不小差距。

二是专利申请结构显著优化。

2014年受理的专利申请中,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占比分别为39.3%、36.8%和23.9%,较2013年34.7%、37.5%和27.8%的占比,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发明专利占比超过实用新型专利,位居三种专利之首。专利创造重心继续向技术水平较高的发明专利倾斜,表明我国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发明专利引领创新发展的“龙头”作用更加突出。

三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主体地位持续稳固。

2014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48.5万件,占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的60.5%,与上年持平。我国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9.2万件,占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的56.4%,较2013年提高1.5个百分点。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自主创新中继续发挥决定性作用。我国已稳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是部分技术领域专利布局有待加强。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之中,2014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高于国外来华发明专利拥有量的有22个,但在光学、运输等领域与国外差距明显。例如在光学领域,国外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为国内的1.8倍,运输领域为1.7倍。从35个技术领域中维持10年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来看,国外在华专利拥有量是国内的3.0倍,运输领域达到了7.6倍。因此,我国在部分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力度仍待加强。

榜单上的新成员

本报记者 韩 霁 杜 芳

今年的发明专利排行榜单与往年不同的一点在于,增加了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排名,这样的变化有什么意义?科研机构和高校作为重要的创新力量,又该如何发挥作用?

科研单位和高校大部分都是国家出资成立的。科研单位和高校大部分都是事业单位。搞创新特别是一些重点领域的创新,还是要依靠这些“国家队”,他们有实力,基础好,资金雄厚,有国家大力支持,所以在这方面确实要更加重视。我国2013年开始启动修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法律强调,对于高校和科研单位来讲,不是单纯搞开发和创新成果就够了,搞出创新成果仅仅是一项任务,更重要的是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获取更多知识产权并借助法律的保护进行很好地运用,把知识产权加以很好地转化。

对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一个重要的体现形式是发明专利,国际创新领域的通用语言就是知识产权,而不是各种科技奖励等。所以现在创新指标、科技成果必须用知识产权,特别是发明专利的形式来加以体现。但根本目的不是搞成专利就好了,而是把专利通过转化变成生产力,真正推动经济发展。所以,对于发明专利,不管是申请还是授权,将来还要增加对他们的转化这方面的考核和评价,把其作为科研单位和高校的一个任务在法律上加以明确,不仅要考核完成多少,还要考核转化了多少,创造了多少新的生产力。排行榜上增加科研单位和高校是非常必要的,是一个亮点,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是完全一致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