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秉泽 王新伟报道:从今年起,贵州省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100个扶贫生态移民精品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转型升级,实现扶贫开发、生态修复和小城镇建设有机统一。
贵州省重点打造的100个扶贫生态移民精品示范工程分3种类型,其中乡村旅游型50个、城镇商贸型30个、园区服务型20个。100个示范工程将由省、市、县三级分别推动实施,其中省级每年打造10个至15个,各市(州)每年打造2个,有条件的县每年打造1个。2015年计划打造的14个省级示范点已确定,各地正紧锣密鼓开展前期工作。
贵州省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王应政告诉记者,全省绝大多数贫困群众生活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等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区位于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把农民从生态功能脆弱区搬迁出来,可实现农民脱贫、生态修复一举两得。”
围绕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的实施,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针对“人往哪里搬、房子怎么建、钱从哪里来、迁后怎么办”等问题,提出了“两个坚持、四个同步”的创建措施。
“两个坚持”即坚持整村搬迁和坚持适度规模安置。据了解,此次创建的所有省级示范点将坚持以自然村为单元,实施整村搬迁,把真正贫穷的群众搬出大山,同时为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打下基础;同时坚持适度规模安置,探索跨乡镇、跨区域移民安置的路子,发挥集聚效应。
“四个同步”即用好资源整合政策,同步编制配套项目计划;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同步编制土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实施规划;用好移民培训政策,同步编制扶贫生态移民培训计划;用好农业综合开发和退耕还林政策,同步编制迁出地农业开发项目规划。
据了解,贵州省于2012年上半年启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计划在2012年至2020年的9年时间内,将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47.7万户、204.3万农村贫困人口搬迁出来。目前,贵州省通过扶贫生态移民,已有42万人搬出了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