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8%,环比上涨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1.1%。
专家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1月份,CPI涨幅创61个月来新低,PPI增速连续35个月回落,表明我国物价水平下行趋势仍在延续。短期来看,物价水平出现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需要注意防范通缩风险。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说,1月份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7个百分点,主要受3个因素影响。首先,气候因素致使鲜菜价格同比下降。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9摄氏度,受此影响鲜菜价格同比由涨转降,从去年12月份上涨7.2%变为今年1月份下降0.6%。此外,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同比涨幅也出现回落。这3类食品合计影响CPI涨幅回落约0.43个百分点。
其次是春节错月因素。2014年春节在1月份,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多,抬高了今年1月份的对比基数,致使CPI同比涨幅有所回落。
此外,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扩大7.1和7.3个百分点,导致CPI涨幅回落约0.07个百分点。
赛迪顾问消费品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陈德强分析说,从影响CPI走势的因素分析看,国际级原油价格的持续下跌,是造成国内CPI涨幅创新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经济运行的确面临着不小的下行压力。
2012年3月份以来,PPI已经连续35个月回落。“PPI降幅扩大主要是由于大宗原材料价格下降较多所致。”余秋梅分析说,受国际油价和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今年1月国内部分重要生产资料价格降幅加深。
其中,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和天然气、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4个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2.7%、11.5%、32.9%和6.7%,分别影响本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9个、0.9个、0.5个和0.5个百分点,合计影响约2.8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65%左右。
不少专家认为,从当前形势看,短期内我国物价水平的下行趋势仍将继续保持,CPI仍然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光大证券分析团队认为,从近期食品价格的走势来看,CPI在短期内还将继续下探。
民生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团队也认为,未来CPI还有下行压力。不过,他们指出,1月CPI同比增速跌落至“1”以下,主要与春节错月导致的高基数有关。2月CPI同比可能会因为春节效应而明显反弹。
陈德强指出,当前的物价走势表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通缩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大。考虑到调整经济结构的压力较大,政府不应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而应在稳定就业的前提下,精准调控,确保经济增速不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