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2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年了,喝酒不能太任性
本报记者 何伟 向萌 李治国
商海春作 (新华社发)

一些“拼酒”现象产生的负面效果,让不少人对过量饮酒的危害有了新认识。临近春节,如何弘扬文明向上的酒文化,防止过量饮酒对身体健康的伤害,近日,《经济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春节假期即将来临,亲朋好友相聚,时常会把酒言欢、小酌几杯。许多人认识到,“拼酒”并非文明的饮酒行为,更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讲述人:施文钟(海南海口某民营企业负责人)

友谊不需要酒精刺激

“酒”作为一个产品其实没有“好与不好”的区分,只看人们怎么用它。

我在海口经营着一家企业。在创业初期举步维艰,办事有时要靠喝酒。但在酒桌上,我从来不劝酒,我提倡敬酒不劝酒,“能者多劳”,这也是一种美德。而且,大家都喝得适量、舒服,心情舒畅,谈起合作来,气氛也融洽。

中国有着悠久的酒文化,但“拼酒”是酒文化中的糟粕,是要摒弃的。“拼酒”的人败的不仅仅是酒品,更多的是人品。至于酗酒,那无异于是在伤害自己。我的公司招聘工作人员,能喝点酒当然好,毕竟有时候需要一些应酬。但我绝不允许他们酗酒、“拼酒”,发现酗酒者立即开除,因为这类行为不仅伤害身体,而且消磨意志。

虽然“酒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如今一些人歪曲了“酒文化”,“拼酒”、酗酒、无酒无感情的坏风气太严重。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得太及时了,刹住了这股歪风邪气。现在出去吃饭轻松了很多。大家说,偶尔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或者谈合作等事宜时“以茶代酒”,不仅联络了感情,还不伤身体,是何等简单清雅的事情。所以说,友谊不需要用酒精刺激,真正的友谊是细水长流。

讲述人:何伟华(北京国润华玺公司总经理)

白酒消费更趋理性

我们公司经营白酒已经有很多年了,目前白酒的主要市场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男性。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人们对白酒的消费更加理性。可以说,目前的白酒消费市场已经是较为成熟且理性的市场。

以前高档酒销路很好,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公款消费。而现在喝酒,基本上都是自掏腰包,所以更多的消费者愿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中低档酒来满足需要。

据统计,目前中国“80后”群体大约有2.8亿人,加上“90后”部分已经踏入工作岗位,这个年轻人队伍接近4亿人。随着全球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也逐渐与国际“接轨”,更多“80后”、“90后”更愿意选择喝啤酒、红酒和洋酒,或是酒精度较低的鸡尾酒。而且,他们更注重大家聚在一起时的气氛,而不只是关注酒本身。

最近,很多白酒企业都推出了转型产品,主要定位中低端市场,转向时尚年轻化,从口感、包装等多方面迎合年轻人的饮酒习惯。更有企业推出可加冰加水,与可乐、雪碧、绿茶等饮料勾兑的白酒,口味也更丰富。例如,目前很畅销的“RIO”,剑南春推出的“纯享21”,五粮液推出的“冰珀43”,还有带有果香味的文君酒等。按照传统的酒文化,过去这种往酒里加水加果汁的行为是会受到酒友惩罚的,如今,却大有演变成主流白酒消费模式的意思。

不过,也有人统计过,未来中国30至55周岁的男性人口规模将保持在3亿左右,直到2020年之后才有明显下降。照此看来,白酒的消费人群还是相对稳定的,因此白酒的消费市场暂时还不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讲述人:老 韩(上海某国企业务经理)

跟亲朋喝酒更轻松

我祖籍安徽,家乡饮酒之风很盛,这也让我生就不怕喝酒的好胃口。

初来上海是80年代初,本来以为上海人在喝酒上是很矜持的,哪知道上海市民也是几杯“老酒”一喝,就无话不谈。所谓“老酒”其实就是黄酒或者白酒。

上海饮酒风气与其他地方主要有两点不同:第一是在上海酒宴上,可以自己挑选喝的品种,除非是私人聚会,否则一般不会硬让你喝某一种酒;第二是酒席之上,喝多少一般都由自己控制,除了礼节性地敬酒之外,喝多少一般不强求,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从这两个特色出发,上海本地酒席上就衍生出“不逼酒不灌酒”的“规矩”。我其实觉得这个“规矩”蛮好的,大家不勉强,不会喝多喝醉了难受,还能营造出一个好的融洽的氛围。

由于我在业务部门工作,前几年酒宴多,逢年过节应酬尤其繁忙。有时候一晚上要转三五个酒场,就算是酒量好也经不住这样折腾。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我感觉轻松不少。其实不只是我感觉轻松了,很多朋友也都说轻松多了,如果不是应酬,谁愿意喝那么多酒呢。

现在,不仅原来那种不劝酒不逼酒的好风气又回来了,而且,现在公务应酬少了,亲人朋友间的聚会多了,酒喝得更轻松更愉快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