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历史贡献巨大、现实地位突出,但由于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同时也普遍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生态修复压力大、城市功能不完善、历史包袱重、资源支撑能力下降等问题,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已陷入“资源诅咒”的阴影中。正因为如此,河北迁安转型过程中的做法具有借鉴意义。
迁安的可贵之处在于其转型的主动和坚定。从迁安的情况看,钢铁、矿山产业比重最高时曾达到工业总产值的九成以上,税收占到了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二。迁安没有等到资源枯竭的生死关头再被迫转型,而是选择在“红灯前转弯”,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转型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推倒重来。迁安没有将传统优势产业视作发展的包袱,而是着力发挥钢铁、煤化工等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链式经济,在调整存量的同时,做优增量,培育“高新绿”的接续替代产业,为新一轮发展积蓄后劲。
发掘文化资源重塑城市形象,也是迁安转型的一大亮点。事实上,这种从“钢铁”向“文化”的转型探索,国际上已有成功先例。20世纪60年代,德国鲁尔地区也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德国政府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功能转型,发展工业旅游,经过努力,完成了传统工业区改造,实现从传统煤钢工业基地向现代欧洲文化之都的转变。
摆脱资源依赖,知易行难。我国还有许多资源型城市依然在苦苦寻找转型路径。迁安的转型之路刚刚起步,成效如何有待继续观察。要真正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革任务长期而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