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产权市场明确公益性定位
本报记者 乔金亮

《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发布,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巨大杠杆作用,撬动农村各种有利因素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同时更好地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保护耕地红线、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

1月22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这是第一部针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全国性政策指导文件。随着政策对交易市场定位、形式和运行等方面的首次明确。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县一级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交易由私下转向公开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资产等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需求增长,各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接连涌现。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有800多个县(市)、13000多个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有1200多家林权交易机构和6个省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机构。

“农村产权交易以前大多是私下完成,现在通过产权交易中心运行,就是让交易更加公开、规范,实现农村产权收益最大化和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同时也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农工办副主任季水华说。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村产权资源要素高效、合理、顺畅流转。但在实际操作中,交易机构定位模糊,究竟是盈利还是非盈利的争议不断。针对此,文件明确要坚持公益性为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是政府主导、服务“三农”的非盈利性机构,可以是事业法人,也可以是企业法人,但必须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突出公益性。

市场建设以县域为主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3.8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28.8%。这些交易大部分由农民自发进行,只有部分发生在场内。有关机构对部分县级林权交易中心的统计显示,林权交易市场出现交易量萎缩、交易程序复杂、林农转出意愿低等诸多问题。

记者此前采访了解到,很多农村产权交易所自成立以来,集体资产股权、集体实物资产、农业知识产权等交易很少,有些只起到登记备案的作用。同时,交易市场建设成本较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以林权交易中心为例,按照要求需要设置办公场所,配置办公用品、配备专职人员,一般来说县级林权交易机构年度平均支出需要20万至30万元。

基于此,有专家提出,要研究农村集体产权交易需求到底有多大,各地一哄而上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有没有必要。针对部分地区的急躁情绪,文件明确,是否设立市场、设立什么样的市场、覆盖多大范围等,都要从各地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现阶段市场建设应以县域为主。

集体土地承包权不得流转

目前,各地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交易的产权品种差异较大。品种较少的如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只有3种,而温州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等已超过10种。究竟哪些品种可以入市交易?文件明确,法律没有限制的品种均可以入市流转交易。农村产权类别较多,权属关系复杂,承载功能多样,适用规则不同,应实行分类指导。

专家介绍,现阶段的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以及农业类知识产权,但不涉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依法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集体土地承包权。

那么,哪些法人和自然人可以入场交易呢?文件明确,农户拥有的产权是否入市流转交易由农户自主决定。一定标的额以上的农村集体资产流转必须进入市场公开交易,防止暗箱操作。除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户持有的集体资产股权之外,流转交易的受让方原则上没有资格限制。对工商企业进入市场流转交易,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准入监管和风险防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