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兴盛乡下金村村民金兴明全家6口人年收入不足1万元,而去年纯收入达7万多元。“养了6头奶牛,种了8亩苗圃。现在全家老小住上砖瓦房,喝上自来水,出门走水泥路,这样的日子过去想都没有想过!”金兴明说。
西海固地区位于宁夏南部,生态条件恶劣,八县一区集中了宁夏87%的贫困人口,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人称“贫瘠甲天下”。
“西海固地区是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也是宁夏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说。
10年来,尽管财力有限,但宁夏始终把惠民生、促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西海固一系列安全饮水工程使175万人喝上了安全干净的水;退耕还林(草)84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与2003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1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4.5倍,城镇化率提高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实现翻两番;特色产业持续发展,马铃薯、草畜、中药材、林果、苗木等产业有了一定规模,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生态移民工作要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隆德县县长戴培吉告诉记者,“为了将全县195个生态移民遗留的单人户、21名五保老人安置好,我们共新建道路7.4公里,改造上下水管道18公里,建成集中供热站1座,增建供暖管道6.8公里……”
据了解,2011年生态移民工程启动以来,宁夏累计已完成投资100亿元,搬迁安置移民24万人,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69%。不过,生态移民工程面对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个别市(县、区)领导干部推诿扯皮、等待观望现象突出;中宁撒不拉滩村由于水源不足,移民搬进来又搬回山里去;沙坡头区米粮川移民安置区,由于缺乏产业的科学规划,搬迁进来的移民一直无法致富……
如何破解难题?宁夏区发改委主任张八五认为,生态移民需创新思路,转变扶贫开发模式,实施“三大转变”。即从依托农业扶贫转变为城镇化、产业化带动,从面面俱到的帮扶转变为“小开发大保护”,从重增收转变为促进贫困人口的全面发展,提升针对移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普及程度和质量水平。
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态移民工作的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刘慧强调,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移民政策体系,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把好事办好、办实,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让西海固的移民群众满意。
新时期、新阶段,宁夏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党委、政府提出的“以人为本促民生、项目带动谋发展、一县一业搞特色经济”等生态移民新时期目标任务,全力做好扶贫工作。按照远期奋斗目标,全区力争到2017年,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0万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12%以上,力争2/3的县区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