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正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要克服速度情结,实事求是地看待财政收入增速变化,防止竭泽而渔。重要的是,要继续大力推进改革,进一步完善税制,促进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与健康发展
日前,多个省份陆续公布2014年财政收入数据,大多数省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曾表示,财政收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要克服速度情结,实事求是地看待收入增速变化,防止竭泽而渔。所以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不用感到过于焦虑,也不应采取过激手段增收。
对竭泽而渔保持警惕,确实十分有必要。因为在各地财政支出刚性增长、土地出让金等主要收入来源下滑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扩大收入的冲动必然强烈,容易诱发收取“过头税”、乱收费等问题。财税工作的着力点和最终目的在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如果为了财政收入竭泽而渔,则会增加企业负担,影响经济正常发展,阻碍改革进程,难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财力保障。
积极应对中低速财政收入增长,重要的还是要继续大力推进改革,进一步完善税制,促进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与健康发展。
首先,应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并发挥好财税改革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只有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只有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到位,才能为其他改革发挥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应进一步贯彻落实结构性减税措施,不能为了增收而减小执行力度。结构性减税措施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最终将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比如“营改增”扩围,短期内减少了税收,但这项改革有助于促进产业分工细化和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同时,扶持小微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也需要各地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此外,还应进一步推进“营改增”、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等税制改革,并加大直接税在税收中的比重,促进税收结构优化。还要积极采取其他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措施,包括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推广运用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开拓新财源收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合理利用社会资本,以应对财政收入新常态。
其次,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依法组织税收收入。税收法定原则既是设立税种、确定税收要素的基本原则,也是税收征管的基本原则。各地应实事求是地确定收入目标,不能简单地以数字论成败,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提高收入质量。通过优化纳税服务、推进征管改革等措施,提高税收征收效率。科技手段的运用会对税收征管带来质的飞跃。比如,税务部门正在全面推行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升级版,年内覆盖所有增值税纳税人和所有增值税发票,这将有效堵塞偷骗税和发票腐败漏洞。
第三,应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领域特别是民生支出。在蛋糕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切蛋糕就显得十分重要。财政收入增速的放缓,不应使民生保障和改善受到不利影响。相反,各地应充分考虑经济减速、结构调整深化、全面推进改革、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等带来的新情况、新矛盾,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将财政支出重点用于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环保、公共安全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当然,保障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也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并可以运用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新机制。在守住民生底线的同时,还应完善预算收支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压缩“三公”经费,节约政府行政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