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从2014年6月份至今,无论是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还是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跌幅均已超过50%。与此同时,国际油价仍未现明显反弹趋势。就此次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下跌的原因,以及对未来石油市场的影响等问题,中欧金融协会(SEFIN)知名专家、德意志银行外汇、流动性产品及大宗商品市场风险全球主管吴竞先生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专访。
吴竞认为,石油生产技术和节能技术的推广、新兴市场和欧洲市场需求不足等基本面因素以及强势美元等技术因素是此次油价下跌的部分原因。然而,短期内油价大幅下跌最为核心的原因是国际原油市场的“市场份额之争”。作为经济结构和收入来源相对单一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其核心的海湾产油国在全球原油市场上的关注点并非产量,而是市场定价权和与之息息相关的市场份额。
吴竞认为,沙特等国家也从近年来的天然气市场发展中看到了市场份额被稀释、定价权被削弱的后果。自2008年6月份以来,受页岩油气大量供应国际市场影响,国际天然气价格一路下跌。即使在近两年来的夏冬两季能源需求高峰期,国际天然气价格也鲜有超过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低价,与此前高峰期12美元/百万英热至1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均价相差甚远。这也造成了依靠传统技术开采天然气的大公司市场占有率下降,利润率大幅下滑。正因如此,沙特等产油国对于任何可能显著稀释其市场份额的上游发展动向都保持警惕。
毋庸置疑,近年来全球原油生产中最重要的发展就是页岩油气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以美国为例,在2008年页岩油开采之前,其原油日产量尚不足500万桶;如今在超过200口页岩油井的推动下,其原油日产量已超过900万桶。与欧佩克产油国相比,美国是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产油国。在高油价预期的推动之下,对页岩油开采的投资快速增加。这无疑对于核心产油国的市场主导地位造成了冲击。不过,欧佩克核心产油国此次市场份额之争的主要目标并非局限于页岩油气,而是包括核心产油国之外几乎所有国家的原油生产部门。也正因为如此,即使当前欧佩克内部委内瑞拉等成员国经济面临低油价冲击时,沙特等海湾产油国也拒绝进一步减产保价,甚至拒绝召开任何商讨减产的紧急会议。
在海湾产油国不惜用产量冲击油价以维持市场份额的同时,其他高成本原油则面临“两害相权”的尴尬局面。尤其是页岩油,受地质条件和技术成本等因素限制,其生产成本平均在90美元/桶左右。在投入巨额固定成本的情况下,现有页岩油气生产商在油价低于可持续开采总成本时虽然面临亏损局面,但也只能继续维持甚至扩大产能,以期降低损失程度,这又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下行。
就此轮原油快速下跌对国际原油市场的中长期影响,吴竞认为,海湾国家通过此次维护自身市场份额的一系列举措,不仅打压了页岩油等高成本原油生产,造成当前高额负债的页岩油企业资金链条高度紧张,同时也对未来高成本原油的开采形成了相当的“震慑”作用。这极有可能在中长期内造成全球原油生产和供给新一轮的“分化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