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碳排放,人们更容易想到的是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即大气碳库。而“蓝碳”其实指的就是海洋里的碳,储存于滨海和海洋系统。作为地球上的最大碳库,蓝碳是大气碳库的50倍。
联合国环境署、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发布的《蓝碳:健康海洋对碳的固定作用——快速反应评估报告》指出,在世界上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捕获的碳中,有55%是由海洋生物捕获的。“蓝碳”这个在国际上已广为人知的概念,在国内却鲜为人知,学术界对蓝碳的研究相对滞后。
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焦念志是“中国蓝碳计划”倡导者之一,他指出,人类活动的加剧给整个海洋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海洋固碳作用的下降。当前海洋对于二氧化碳的吸收已经饱和,二氧化碳正在使海洋酸化,并且产生海洋腐蚀、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不良的后果。在过去的200年中,二氧化碳使全球海洋酸化度上升了26%,这导致海洋中的珊瑚以及贝壳类生物受到威胁。
当前亟须加快推进蓝碳研究。专家们认为,有必要对我国海洋碳循环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对我国蓝碳研究进行总结,并制定未来规划。 (端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