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率、汇率市场化为代表的金融改革,在2014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实,两率市场化作为大的改革方向,早已确定无疑,稳步推进的办法也已得到广泛认可,问题的关键是时机。在何时推进,在何种政策环境下推进,既能兼顾改革发展的多重目标,又能避免剧烈波动,将阻力降到最低,着实是对顶层设计的智慧与艺术的考验。
从过去一年的改革实践来看,从汇率波幅扩大、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存款保险的崭露头角,均被市场较为平稳地接受。市场上固然有波动,比如汇率,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回头看,应当说改革推进的时机是合适的。
随着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例逐步稳定在2%至3%的区间,人民币汇率已经接近均衡水平,在此时扩大汇率波幅,可谓正当其时。此前对汇改推进的最大顾虑,就是如果一旦市场力量发挥更大作用,汇率是否会以非理性的方式大起大落,甚至落入失控的状态。当汇改推进的靴子落地之后,尽管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波动幅度更大,仍未超出2012年10月以来的波动区间。就是因为在汇率接近均衡之后,缺少大涨大跌的空间。央行逐步退出了对汇率的常态化干预,汇率重回单边走势的概率已经很小。
此外,利率作为资金价格信号,对各领域的资源配置都有重要影响,其真正发挥作用,也需要诸多因素相配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更需要合适的政策环境。有关部门对银行表外业务加强监管,43号文对地方债的分类管控,其核心宗旨无外乎在控制相关资产规模无序扩张的同时,限制对利率不敏感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这都有益于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更好发挥利率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
这一年的金融改革,为未来进一步放开管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三期叠加背景下,改革继续推进仍需择“时”。改革的目的是让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必然是系统性工程。对时机的把握要考察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还要看改革所需的其他配套政策能否协同推进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