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生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承德加快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
让生态美百姓富不是梦
本报记者 雷汉发 通讯员 梁世芳
承德将休闲旅游服务业作为第一战略支撑产业全力打造。今年,谋划实施3亿元以上绿色服务项目22个、总投资416.5亿元,开工项目12个、总投资215.7亿元。图为避暑山庄。 梁世芳摄
目前承德森林覆盖率达到56.7%,坝上沙化面积减少到713万亩,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36.8%,涵养水源能力比建国初期提高20倍。图为承德围场坝上风光。 梁世芳摄

有“华北绿肺”之称的河北承德,是京津冀重要水源地。“承德的好山好水来之不易。”承德市市委书记郑雪碧说,承德一直秉持着“把风沙挡在承德,把净水送给京津”的决心,加快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风沙源治理等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

承德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确实起到了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巨大作用,但是自身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也受到严重制约。时至今日,承德市8个县全是国家、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市378万人口中仍有75万贫困人口。

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郑雪碧说:“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是不对的!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关键在人、在思路、在理念。承德绝对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不能继续走‘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必须走出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的发展新路。”

打造绿色环境

承德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为京津再增加6亿立方米以上应急战备水源

承德地处“四河之源(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两库(潘家口、密云)上游、两沙区(内蒙古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前沿”。为了确保输送给京津冀一渠清水,近年来承德对潮河流域7.1万亩稻田实行“稻改旱”,年节水3550万立方米,节水量相当于3个半西湖。

居住在潮河岸边的丰宁县南关蒙古族乡长阁村农民孟宪堂说:“住在密云水库上游,不能光顾自个儿。以前,我家种10多亩地的稻子,挺实惠。由于太费水,打农药施化肥又对水有污染。如今,不种稻子改种玉米了,虽然每亩年最低减少七八百元的收入,但保障了首都用水。”

“稻改旱”只是承德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一个缩影。2000年以来,承德强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治理滦河、潮河流域水土流失5750平方公里;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初步建成了滦潮河上游水源涵养林、沿边沿坝防风固沙林等五大防护林。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6.7%,项目区林草覆盖率从平均35%提高到75%,坝上沙化面积减少到713万亩,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36.8%,涵养水源能力比建国初期提高20倍。

“为京津冀涵养水源,既是中央对承德的要求,也是承德人民的理性抉择。”郑雪碧说。全市已建起水库101座、塘坝325座,蓄水工程总库容4.1亿立方米。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6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向北京市供水4.73亿立方米,向天津市供水5.4亿立方米。

2013年,承德市实行“河长制”,凡是流经所属县区的水,从保护、监测到治理、排放全程负责,出现污染问题由“河长”负总责。今年,承德市又实施“千湖工程”,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新建水库105座、塘坝416座,使全市水面面积从834平方公里增加到1279平方公里,总库容从4.1亿立方米提高到22.8亿立方米,水资源控制率从3%提高到60.6%,为京津再增加6亿立方米以上应急战备水源。

发展绿色产业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找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最佳结合点

“只要思路对头、找准路径,找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完全能够实现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承德这几年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承德市长赵风楼言语中透着自信,经过最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承德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新型绿色产业之路。

在承德,最具代表性的绿色产业是山杏产业。在“中国山杏之乡”平泉县,山杏林不仅为平泉的沟沟坎坎增绿添色,成为平泉人的“摇钱树”,还带起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产业。平泉县委书记董正国介绍,在水土流失较严重的阳坡地段,营造10万亩山杏林,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30万吨,生态效益显著。现在全县山杏面积达6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3.6个百分点,达到56.2%。2013年,该县山杏产业产值达到8.98亿元,带动19个乡镇2万多户、7.5万人就业,农民靠山杏人均增收600元。

带给人们惊喜的绿色产业还有旅游业。从承德市区驱车南行,约30公里,便到鹰手营子矿区。这里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很是辉煌,年产铜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原煤产量占全省十五分之一。2009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后,该区面对“山体千疮百孔、矿区废墟一片”的局面,大力实施“改变黑色印象,实现绿色崛起”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鹰手营子矿区森林覆盖率达65.68%,形成了以板栗、山楂等为重点的林果业,以食用菌、设施菜为重点的菌菜业,以果品加工业、生态休闲旅游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了由采矿为主的黑色产业向食品为主的绿色产业转变。“真没有想到绿水青山这样吸引人,来我们这里避暑、游玩的外地人越来越多,我家的‘农家乐’开业还不到半年就接待了五千多人,纯收入达9万多元。”从矿业转向农业的张富贵高兴地说。

依托越来越秀美的青山绿水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德全力打造第一战略支撑产业——休闲旅游服务业。2013年,实施了总投资845亿元的43个休闲旅游项目建设。今年,谋划实施3亿元以上绿色服务项目22个、总投资416.5亿元,开工项目12个、总投资215.7亿元。

实施绿色考核

保证发展速度不减、守牢生态屏障不退,是承德发展的“两条底线”

面对加快发展的压力,承德的决策者和民众头脑清醒:生态是承德最大的优势,绝不能以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保证发展速度不减、守牢生态屏障不退,是承德发展的“两条底线”。

长期以来,由于不少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上了许多“政绩工程”,引进项目时片面强调经济贡献,致使一些地方“财政数字向上涨、环境指标往下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强调要给GDP松绑,不以GDP论英雄。郑雪碧说:“对承德这个欠发达、总量小、实力弱的地区来讲,给GDP松绑,只能说质量效益的‘夹板’更紧了,对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更重了。”这“一松一紧”,转变的不只是发展观念,更是执政理念。

作为京津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承德,把生态建设提到“生命线”的高度,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研究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对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打好工业污染、燃煤削减、机动车尾气污染、扬尘污染和油烟排放“五大治理攻坚战”,继续保持华北最优、独具魅力的生态环境,持续实施“绿色考核体系”。

根据各县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上的差异情况,进一步完善“绿色GDP”考核制度,实行分类考核评价的“绿色考核体系”。赵风楼介绍:要进一步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县和市直部门以及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实行生态红线管控制度,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实施更加严格的生态功能区产业环境准入标准。

考核导向变了,考核标准改了;GDP松绑了,质量效益要求紧了。“绿色考核体系”成为承德在新起点上引领全市上下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指挥棒”。郑雪碧说:“我们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壮大那些带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高端、优质、现代产业,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让百姓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