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财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行理财“变”里淘金
本报记者 钱箐旎

作为家庭资产配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从来都不缺少自己的“粉丝”。细心的“粉丝”已经发现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些变化。收益率趋近平衡,高预期收益率理财产品难觅;短期理财产品减少,中长期理财产品的数量开始明显增加等。

面对上述影响,投资者首先要会“选”。过去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基本都知道,在3月末、6月末、9月末和年末这样的时间点,常常能在银行中“淘”到期限短、预期收益高的产品。但随着与银行存贷比考核相关的文件的出台,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季末冲时点效应有明显制约。虽然看似投资者少了一些高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的选择机会,实际上是加强了对银行风险的防控,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那么,高预期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否就此消失了呢?也不尽然。从目前情况看,存款压力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推出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仍然相对较高,不同于过去在季末时,现在上述银行在平日也会推出一些较高预期收益率的产品。投资者以后不用留钱苦等“季末”了,平时也有可能选到较高预期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

与此同时,中长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开始明显增多,而这些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比较高。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可以先留出一笔应急资金,再选择此类期限较长的银行理财产品。

除了会“选”,还要会“辨”。今年以来,银行理财的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开放式净值型产品资金募集量增幅明显,净值型产品渐成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未来理财产品将不再会有预期收益,而是以类似基金的形式,通过产品的净值变化来体现投资者的收益。对投资者而言,就需要在充分了解产品属性、投向以及可能的风险点在哪里之后,再作出选择,并尽量分散投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