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日股指的快速上升,沪深两市市值随之增加。但代表蓝筹股的上证180指数市盈率水平仍然远低于深证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市盈率水平,蓝筹股的低估值以及中小市值股的高估值与其各自的盈利增速不相匹配,股价不能真实反映公司内在价值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状况凸显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性。
新“国九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这是“市值管理”概念被首次写进资本市场顶层设计的纲领性文件,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市值管理≠股价管理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市值管理的目标、内涵及实现路径等仍需进一步明确。
所谓市值管理,一般理解为上市公司有意识和主动地运用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经营最优化和价值实现最大化的战略管理行为。
“事实上,这种理解过于泛化,容易将市值管理作为一个‘概念筐’来囊括上市公司所有预期或实际影响股价的实践,甚至将市值管理简单地理解为拉升股价。”上证所资本市场研究所研究员潘妙丽认为,近期市场上出现一些以市值管理为名,行“概念炒作”之实的行为,无疑与新“国九条”倡导的市值管理相背离。
在上周中国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今年1月至11月,证监会针对涉嫌市场操纵行为启动调查53起,重点查处了以“市值管理”名义相互勾结、通过上市公司发布利好信息配合等新型手段操纵股价的案件。
此前不久,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率队前往深圳、浙江密集调研,市值管理成为重要主题。“市值管理不是短期的、碎片式的行为,更不是通过概念包装、题材炒作等方法影响股价短期涨跌。”庄心一认为,市值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改进经营管理、培育核心竞争力,实实在在地、可持续地创造公司价值,通过资本运作工具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动态均衡。
呼吁配套机制完善
在目前市值管理尚未出台顶层设计、规范边界未清楚界定的前提下,不少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被扭曲,操纵股价、概念炒作等现象频繁出现,而这背后,往往是中小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潘妙丽认为,在现实中,市值管理合法合规性的边界并不容易把握。比如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事件性驱动动机较强,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重大事件过程中进行阶段性市值管理的需求较强烈,而这些事件,往往是选择性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多发区。
不可否认,市值管理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股价,但其核心是价值创造。只有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手段,才能使股价更好地反映公司价值。正如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所说,市值管理不能等同于管理市值,尤其是不等同于管理股价。
庄心一认为,正确把握市值管理的核心理念,把推动公司长期发展和为投资者创造真实价值作为市值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建立市值管理制度,特别是运用市值管理工具时,绝不触碰虚假披露、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高压线”。
市场人士提出,制度建设是市值管理成功的重要保障,建议监管部门尽快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引,放松或进一步有条件的放松对股权激励的备案制,国资管理部门尽快研究并将市值纳入到考核体系。
市值管理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取决于能否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机制,以引导上市公司建立科学、规范的市值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