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汽现象”值得关注
——访济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俞宪忠
本报记者 管 斌

记者:请问您如何看待中国重汽的发展壮大?

俞宪忠:在中国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总部位于济南的中国重汽集团实现了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重汽自主创新出了一整套被业界公认的领先技术和知名品牌,在重型卡车、商用客车和工程机械等领域,产品研发更加市场化、产业化和多样化,不仅取得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在内涵和转型发展方面也颇有建树。“重汽现象”是我国发展崛起的一个缩影,国家崛起的张力与企业发展的张力具有同步性和协同性,这里既有“重汽人”的创新努力,也是国家发展所提供的机遇。

记者:在重卡市场已经进入国际化竞争的时代,应如何评价中国重汽的产品创新?

俞宪忠:急速演进的全球化市场竞争大大扩展了产品质量的概念外延。以前,人们只是将产品质量理解为产品性能,随着技术变革、管理创新、需求升级、竞争加剧和理念变革等,产品质量现在具有三重基本含义:一是产品内在的科技含量即实用性能,二是产品的外观设计,三是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全程服务。中国重汽在这三方面都有非常显著的创新效果。企业发展壮大,最终的决定力量既不在政府,也不在企业,而是在于市场和消费者。重汽王牌能够创造奇迹,说到底还是产品立得住、叫得响。

记者:您怎样看待中国重汽的管理模式?

俞宪忠:管理既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也是看不见的竞争优势,核心技术和市场绩效只是管理创新的一个函数。中国重汽在资产兼并重组、质量管理优化、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家精神、员工冲突化解、企业文化重建、走出国门发展、薪酬支付管理和以人为本理念等方面,都实现了行之有效的内在跨越。管理理念的较量,是企业家决斗的生死场。提升企业软实力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重汽王牌的脱颖而出,得益于独具特色的管理创新,没有这些立足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融合而形成的管理突破,就没有企业的崛起。

中国重汽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将管理变革和技术创新高度结合,在实践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创出了低成本、高效益的企业发展模式,是我国发展经济学的一个典型案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