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 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熟点,CBA
□ 李 景

CBA仍然透着不少业余的味道,我们要坚定地向着职业化方向改革

近期,新赛季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可谓是状况频出、风波不断。上有裁判员争议判罚,下有球队经理大闹赛场;前有现场主持人带头呵斥客队教练,后有观众投掷杂物扰乱赛场秩序……今年开赛以来,CBA制造的每起事件都能迅速成为体坛争议的焦点。

虽然比赛进程中的所有判罚失误和不当行为都会在事后进行追认和惩处,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联赛并没有因为纠错及时而变得健康有序,反而一再上演着“知错就改、改完再犯、犯完再改、改完再犯”的闹剧。

11月底,篮协刚刚对裁判误判开出最重罚单,12月初,裁判的明显误判又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上赛季,某队主场的现场主持人因在比赛中使用挑衅性的方言被禁赛,本赛季,该队主持人仍然在现场主持中口无遮拦……无数相同的问题一次又一次地在联赛中上演,比赛的公正和秩序在一次次“不知悔改”中承受着巨大考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似乎每轮比赛都有球队胜之不武,也有球队输之蒙冤。

CBA的宣传口号是“不止于胜负”,如今看来,在胜负之外我们确实有着很多值得讨论的问题。而想要找出中职篮问题频发和反复的“病因”,联赛的职业化不足、规范化不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裁判的不职业是联赛进步的最大阻碍。目前,CBA的裁判队伍中九成人员是业余的兼职裁判,拥有自己的主业且不属篮协管理。他们当中少部分是地方体育局的工作人员,大多数人是各高校教师,篮协几乎没有办法对其进行集中监管和培训,因此裁判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误判漏判如家常便饭。由于不属篮协管理,裁判出错也只是遭遇停赛罚款之类的处罚,并不会影响其主业工作和生活,因而犯错成本低廉,处罚带来的损失很可能远远低于背后获得的利益,为“黑哨”滋生了土壤。

然而目前,NBA以及欧洲部分篮球联赛中的裁判都是职业的全职裁判,他们拿着联赛支付的高额薪水、受主办方直接管理,以联赛执法为唯一主业和事业,由于与联赛形成了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进而能为维护竞赛公正、提高联赛观赏性尽心尽力。而一旦出现重大问题就会面临彻底“砸掉饭碗”的风险,从而提高了“黑哨”、“偏哨”的违规成本,让裁判们不敢触碰红线。

此外,CBA在管理和运营方面的不规范也是漏洞百出。为了帮助主队,现场DJ曾经“屡教不改”地干扰客队比赛;为了抗议裁判,俱乐部总经理一次次因为辱骂裁判、大闹赛场,招致比赛中断;为了发泄不满,观众肆无忌惮地向赛场投掷杂物……对于这些屡禁不止的赛场陋习,只能用倍加严格的纪律制度和惩戒手段给予规范,让相关人员真正敬畏规则、害怕犯规,用“重典”方能治“乱世”。

而在赛场运维方面,有时比赛计时器不准,有时记录台记录失误;有时赛场照明系统故障,有时滚动广告牌卡壳……要说起CBA的糗事真是数不胜数,归结起来都是由于我们的管理和运营维护不够专业和精细,比赛配套设施和制度不够过硬和完善。可以说,CBA的成长道路上,软硬件实力都需要进一步加以改造和提升。

因此,虽说今年是CBA的第20个赛季,但作为一个年轻的职业联赛仍然透着不少业余的味道。但不管这个联赛有多少问题,我们仍然要坚定地向着职业化方向改革,坚持将联赛的规范标准落到实处、从严治赛,只有这样联赛才有可能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才能逐渐扩大品牌影响,最终让CBA成为向中国男篮输送精英的摇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