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建设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4年前上线,开始为公众提供位置信息服务,由此开创了我国在线地理信息服务的先河。如今,得到社会各方极大关注的“天地图”已初见成效,一项项基于“天地图”开发的应用系统,正使城市管理变得越来越“聪明”。
“天地图”建设又有新进展:12月5日,“天地图”国家数据中心在天津滨海新区未来科技城揭牌,预计2016年将建成具有2000台服务器规模的“天地图”国家数据中心和全球数据服务基地,面向全球提供地理信息数据服务。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我国已与土耳其、沙特、蒙古等国就“天地图”成果推广应用达成了合作意向。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闵宜仁介绍说,“天地图”一期工程今年年初已通过验收,完成了国家级主节点数据库建设,数据总量约80TB。庞大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源需要大数据中心的支撑,“天地图”在北京、克拉玛依、长沙的数据中心也已启用,从而推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全球公众提供更好的应用服务。
如此大体量的“天”字号工程目前有哪些成果成效?“天地图”如何助力产业发展?又如何做大做强?
聚合“数字城市”资源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沿线40个历史文化遗产怎样监测和保护;大型油田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如何减轻巡检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接到火警,消防队派多少人力以及车辆、走哪条路能最快到达现场……这些基于“天地图”的大数据应用,已充分说明数据与地理信息融合所产生的强大“能量”。
“天地图”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导建设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这一平台以公益性为主,通过互联网、国家电子政务内外网为公众、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进入“天地图”主站官网,可以直接链接到全国30个省级和130多个市级的任意一个分节点网站。当然,还能更方便地从移动端进入。
“分建共享”,实现全国地理信息“一张图”。“天地图”建设是一次跨部门、跨区域的协作,为了将全国“数字城市”全部整合到一张图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创新性地提出“分建共享”模式,由此打破长期困扰的“信息孤岛”难题。而基于“天地图”平台的4个行业标准和数10个工作标准先后出炉,加快了这种数据的整合。同时,还形成了完善的应急更新机制。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总工程师李志刚表示:“经过4年的建设,目前已有30个省级和130多个市级节点与天地图主节点实现服务聚合。与同类地图网站相比,天地图国内数据资源最为丰富、新鲜、权威。”
可以说,目前政府部门是“天地图”的主要服务用户。记者在上海采访了解到,“天地图·上海”政务版平台目前的66个单位协议用户中,有80%都是政府部门,覆盖了市委市政府、规划土地、建设交通、公安消防、应急保卫等部门,其他开通“天地图”的省(区、市)大致也是如此。“天地图”对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及整合节约资源和资金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服务产业 做大做强
有了“天地图”这个平台,测绘数据一改传统的“上不管天,下不管地,中间不管空气”的自我封闭模式,主动与地方产业需求对接,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利用“天地图”精度高、数据全,服务产业发展。“国内每一平方公里的国土都能通过影像看得真真儿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天地图工作部处长蒋捷指着“天地图·江苏”告诉记者,“村里的每一栋房子、村委会、居民小组等信息地图上都有。这样的数据对于精细农业、农村土地确权帮助非常大。”以甘肃张掖服务设施农业方面为例,通过“天地图”提供的地形图、影像图综合分析得出,河西走廊水土光热条件非常适宜酿酒葡萄的种植,这里与法国波尔多(世界著名的葡萄酒故乡)同处在一个纬度上。为此,张掖市对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确立了发展设施葡萄产业,使张掖的设施葡萄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壮大,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已成为农民、特别是沿山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
位于张掖高台县南华镇的甘肃祁连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即是设施农业的受益者。深秋冬初,记者来到南华镇发现,连成片的葡萄园里,葡萄秧上挂着晒得有些干的葡萄串,摘一粒放到嘴里,能甜到嗓子眼。据介绍,公司已建成年产5000吨的葡萄酒加工生产线和1万亩葡萄种植基地,成为全省重要的农产品种植加工龙头企业,还辐射带动葡萄种植面积2000亩,间接带动当地农户400多户。
“天地图带动了产业发展。”闵宜仁表示,不管在数据上,还是在政策上,国家都有意在扶持国内地图市场发展。所以说,当初没有“天地图”,就不会有后来发展起来的百度、腾讯、搜狐等地图服务提供方。而地理信息部门自身也在谋划转型升级,用互联网思维和全球战略眼光,借助地理信息大数据,实现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地理信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