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数据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常态下钢铁业怎样新发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蔡 进

当前,我国钢铁业也进入了“新常态”。估计行业转型要经过3至5年的时间,这个阶段既是困难期,也是加快调整、转型升级,同上下游产业供求关系的再平衡期。此后,钢铁业将迎来新发展。

近年来,钢铁业陷入困境,最直接原因就是产能过剩。2003年至2012年10年间,我国粗钢产能激增5亿吨,目前产能存量超10亿吨。去年,全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4.3%,已连续3年低于警戒线。据估算,目前我国钢铁业过剩总规模逾2亿吨。只有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才能改善钢铁业经营状况。

要加快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世界钢铁业的发展就是钢铁产量向大集团、大公司集中的竞争史。全球钢铁工业经历了4次大规模的重组并购,相应产生了4个时代的巨型钢企,分别是美国钢铁公司、新日铁、安赛乐、安赛乐米塔尔。近30年来,我国钢铁业在联合重组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已有宝钢、沙钢、河北钢铁、鞍钢、首钢、武钢等大企业先后进入世界500强。但总的来看,我国钢铁业集中度仍然较低,2013年前十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为32.4%,前四家企业的集中度在21%左右,而日本前四家集中度是78%,美国是67%。

当前钢企盈利能力明显分化,部分企业亏损严重,2013年亏损前十的企业亏损额占比达到96.7%,推动兼并重组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目前,推进企业联合重组的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完善的配套政策正逐步形成。

继2010年《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和2013年12部委《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发布后,今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从行政审批、交易机制、金融支持、支付手段等全链条进行梳理革新,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在兼并重组中的主体作用。在市场化前提下,政策对企业兼并重组的服务作用正在体现,钢铁业兼并重组应该走得更远。

适应新常态,钢铁业须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要由过去上项目扩规模的发展,转向主要依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素质和品种质量效益的发展;要由过去依靠要素驱动、粗放型发展,转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发展;要由过去重生产经营而忽视生态环保的发展,转向把环保放在首位、重视经营管理和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要重视技术创新,这是钢铁业重新获得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钢铁业要尽快开启技术创新突破期,积极依靠技术创新拓展新的应用领域,获得新市场空间;要依靠科技创新解决高消耗、高排放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

从流通环节来看,当前钢铁业存在三个“不适应”:一是不适应当前经济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型的发展大环境;二是流通管理模式不适应行业精细化管理趋势变化,导致钢铁业流通成本不断攀高;三是不适应当前市场对信誉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从融资角度来讲,信誉缺失导致融资机制的不健全,最后必然导致银行抽贷、资金紧缺。

要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发展钢铁电子商务是必然趋势。通过钢铁电子商务集成性,将分散、碎片化的消费集成起来,使行业供需形成对应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产能过剩。通过钢铁电子商务推动商流、物流统一起来,形成全流程管理并降低流通成本。通过钢铁电子商务能够把握住流通领域环节的物控权,以此获得更大的升值空间、更多的附加值。

需要强调的是,推进钢铁电子商务,一定要把握其本质。在目标上,要做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或节点,发挥把整个产业链连接起来的功能;在目的上,要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降低产业和企业的运行成本。

按照这一要求,钢铁电子商务平台模式应该是“1+4”的平台模式:“1”是指要有以电子商务技术为支撑的实实在在的交易平台,“4”是指要有四方面的支撑——电子商务技术的支撑、完整物流体系的支撑、完整支付体系的支撑和信用体系的支撑。钢铁电子商务这一平台最终将推进钢铁产业供应链形成和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