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抓落实是最好的政策
——对话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李春成

本报记者 陈莹莹 董碧娟

记者:在采访中,我们发现每个“科技小巨人”背后都有政府这只“手”的强力推动。您长期跟踪研究天津市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您认为,天津市实施这一计划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李春成:首要是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推动机制,形成了工作合力。抓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天津全市上下的重点工作。在组织领导机制上,天津市成立了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4位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建立了全市联席会议制度。各区县、各功能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专家认定机构。在干部帮扶机制上,天津市规定各区县、滨海新区各功能区处级以上干部,3年内每人至少帮助引进一家、支持创办一家、推动转型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将此项工作列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内容。在考核奖励机制上,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纳入对各级领导班子的考核范围。

记者:工作机制再好,如果没有政策保障,也是很难实现目标的。天津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探索?

李春成:一套较完善的扶持政策体系已在天津逐步形成。为确保《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的顺利实施,天津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4年多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累计支持3000余家企业,仅市级财政投入就达3.3亿元。贷款贴息资金累计支持1300余家企业,财政贴息贴保经费达11.4亿元。另外,通过财政补贴,鼓励支持1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全市660台套大型科研仪器向科技企业开放。

二是支持科技企业开发“杀手锏”产品和新产品。市科委、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天津市杀手锏产品认定补贴办法》和《天津市重点新产品认定补贴办法》。对于符合条件的新产品和“杀手锏”产品,分别给予不超过50万元和100万元的支持。

三是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创业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区县及功能区建设一批集孵化、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载体,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

四是支持科技金融结合。对于科技金融对接平台开展有效融资服务活动,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财政资金支持;对投资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等,给予不超过投资额3%、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鼓励担保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担保额增量部分给予0.4%的财政资金补贴。

五是支持科技成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转化。在津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按60%至95%的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或进行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其技术交易额或合同额10%、最高50万元的财政补贴。

记者:人们常说,抓落实就是最好的政策。天津在抓落实方面给您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李春成:天津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一是抓载体,促能力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孵化转化一体化载体22个,企业重点实验室38家,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2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140家、工程中心162家。

二是抓招商,促资源聚集。通过开展龙头企业招商、产业链招商、中介机构招商等,结合京津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大借重首都资源力度,4年来,全市共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1.6万余家。

三是抓金融,促资金解困。不断为企业扩大融资保障能力,商业贷款、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金融租赁等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前3季度,全市5.9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有4372家企业有贷款余额,贷款余额为2266亿元,较年初增加65亿元。

四是抓服务,促环境优化。天津市成立7个服务工作组,各区县及街镇总计成立248个服务组,深入基层为企业解决难题2000余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