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环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洁技术是中芬合作重点领域
——访芬兰环境部长萨妮·葛朗·拉瑟宁
□ 本报记者 禹 洋 实习生 李 悦

芬兰环境部长萨妮·葛朗·拉瑟宁日前来华访问,与中国相关机构和企业签署多项清洁技术领域的合作框架协议。拉瑟宁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清洁技术是中芬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芬兰愿意与中国分享在此领域的经验和科研成果,共同寻找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

记者:芬兰的清洁技术世界领先,并且成为继IT产业之后拉动本国经济增长的第二大产业。哪些因素促进了清洁技术产业的发展?

萨妮·葛朗·拉瑟宁:环境压力、政府政策和国际市场需求共同促进了芬兰清洁技术的发展。芬兰地处北欧,气候寒冷,能源资源相对匮乏,上世纪70年代也曾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清洁技术产业的发展初衷正是为了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和环境压力。事实证明,清洁技术确实帮助芬兰解决了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我们愿意与中国分享利用清洁技术提高空气质量、控制水污染及节能降耗的经验,帮助中国解决雾霾等环境难题,找到适合中国的节能减排路径。

经过多年发展,芬兰的清洁技术现在不仅服务于本国,还出口到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成为出口导向型产业。目前,芬兰用于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有40%投在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项目上。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争取在2020年之前,通过政府推动等系列措施,使芬兰的清洁技术行业产值翻一番。

记者:近年来,中芬两国在清洁技术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萨妮·葛朗·拉瑟宁:芬兰在清洁技术方面和中国的合作已经有很多年。去年上半年,中芬“美丽北京”合作项目正式启动,双方在能源生产和输送、绿色建筑与施工、交通运输、工业节能、空气质量检测和分析等方面的合作进入了崭新阶段。此次访华,我们和中国的环保部门探讨了如何把“美丽北京”项目延伸到北京之外的省份。同时,也将拓展项目的内涵,扩展合作框架,深化在水、空气、土壤污染治理等领域的交流。

芬兰专注清洁技术的中小企业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在“美丽北京”这个平台上,通过政府牵线搭桥,打好框架基础,两国的中小企业间的合作更加便利,未来有望打造一批两国企业共同参与的自主创新项目。

记者:中国的治霾行动力度不断加大,在防控空气污染方面有何建议?

萨妮·葛朗·拉瑟宁:推动清洁技术的普及性使用是防控雾霾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从长远来看,环境治理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合理分工,互相补台。首先,实现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政府的政策引导至关重要。一方面,政府应严格立法,制定环境保护条例和严厉的惩罚机制,限制污染排放;另一方面,要通过资金和政策手段,推动清洁技术的研发,鼓励企业持续通过技术创新减少排放,实现减排效益最大化。其次,还要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形成公民从自身做起履行环保义务、并主动监督企业环保行为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外,环境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也应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不同的措施合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技术创新方面,各国科研机构的交流和企业间的合作能加快研发进度;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的减排目标方面,可横向对比各国标准,从成功的案例中汲取经验,少走弯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