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燃烧的火炬
——追记武汉生命阳光水上救援队队员陈忠贵
本报记者 郑明桥

10月25日,陈忠贵和他的生命阳光水上救援队队员曾两度跳入长江救人。陈忠贵终因体力不支消失于江面……日前,《经济日报》记者走进武汉市汉口前进街一栋普通民居——陈忠贵的家,了解他的英雄事迹。

在武汉长江志愿者救援队中,65岁的童淑华是年纪最大的。他说那天救人的一幕,犹在眼前。

10月25日晚8时许,汉口王家巷轮渡码头传来急促的呼救声。陈忠贵等7名正在码头帐篷里休息的冬泳队员连忙赶到一艘驳船上查看。距离船头约5米处的江中,一年轻人身体被大片水葫芦包围,仅头部探出江面。20余米外,另有两名年轻人在江面上起起伏伏。

童淑华将驳船甲板上的塑料软管绑在腰间,蔡从庆套着一个游泳圈,而64岁的陈忠贵救人心切,未做防护准备,坚持与同伴一起纵身跃入江中。

在那场惊心的救援中,童淑华和陈忠贵都是两次下水,救出两人。将第二名溺水者拉上岸后,体力不支的童淑华瘫软在沙滩上,“累得感觉不到手脚的存在”。

“龙王庙、王家巷一带,汉江与长江交汇,堪称长江水情最复杂的地带。水急、漩涡多、再加上不断有水葫芦随着湍急的江水席卷而下,救援现场可谓危机重重。”据冬泳队队员李首快回忆,面对夜色中被水葫芦覆盖得黑压压的江面,“再次下水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但他们没有丝毫迟疑,在落水者即将被淹没的瞬间,再度跃入长江救人。在蔡从庆、陈忠贵向距离最远的一名溺水者游去时,“年纪最大的陈忠贵明显有些体力不支。”两名队员一左一右拉着溺水者往回游时,在岸边指挥救援行动的李首快看到,“当时一个浪打来,老陈刚探出头,一大片水葫芦飘来,直接压在他头上,陈忠贵被水葫芦覆盖后,就再也没能出来。”

据了解,陈忠贵所在的武汉生命阳光水上救援大队目前有600余人,主要由武汉22支冬泳队中的骨干组成。武汉生命阳光水上救援大队负责人俞关荣介绍,每年6月至10月,生命阳光救援大队都自发担当守护职责,在王家巷码头等处设值守点。“每个值守点都搭起帐篷,每天18点至21点游泳高峰时期,安排至少两名队员值守。”

无论高温酷暑还是狂风暴雨,每个值守点周边,总能看到救援大队队员们或拿着抛绳包,或背着救生圈,自发巡逻的身影。一旦发生险情,他们第一时间与辖区警方联系,迅速组织救援。据统计,一年多来他们已在长江、汉江水域救起溺水者逾200人。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这是陈忠贵的儿子陈思在清点父亲遗物时,在摘抄本上看到的一句话。

出事当天,陈忠贵第一次救人上岸后,队员们纷纷劝阻他不要再下水。但他还是跳到江中。陈思说,“让他选择100次,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救人。”陈忠贵所在的救援队队员说,老陈就是一支火炬。如今,他们要把这支火炬传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