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作为衡量一国物流成本高低的标准,我国2013年这个比例为18.0%,而早在2005年这个比例就为18.7%。从数据看,近10年时间我国的物流成本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才能降本增效?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0年来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例没有太大变化是正常现象,因为该数据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并与一国的经济发展进程相一致,不能脱离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孤立地看待成本偏高的问题。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物流成本由高到低一般需要经历四个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当国家处于经济短缺时期,物流成本就处于上升期。由于短缺经济要不断扩大产成品规模、批量式生产,需要快捷的物流方式把产成品销售出去,对物流需求非常迫切,甚至是不计成本的物流投入,成本自然会快速上升。
第二阶段,当短缺经济发展为过剩经济,由于产成品过剩、难以继续扩张,物流成本由“快速上升期”逐渐过渡到“高位平台期”。
第三阶段,是经济转型期,经济发展由速度型转变为质量型,其核心问题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由于物流业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领域,在各方面降低成本的压力下,物流将成为降本增效最有效的方法,此时物流成本会出现快速下降。
第四阶段,经济转型期过后,会进入供应链管理模式,把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一国物流成本会进入一个较合理的新的平台期。
过去10年,我国处于经济全面过剩时期,而现在的经济社会正经历着从过剩期向转型期的发展,因此我国的物流成本也正在由“高位平台期”向“快速回落期”转变。
中物联通过计算发现,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每降低1个百分点,或者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每升高1个百分点,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会降低0.56个百分点。蔡进预计,到2020年,第二产业比重将相应下降至少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至少上升7个百分点,届时我国物流成本至少会降低3.5个百分点,将降至15%以内。
因此,看待物流成本要结合宏观的经济规律,把握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不同时期的要求。而接下来,我们应把握即将到来的成本“快速回落期”,从三方面入手降本增效。
首先,坚定不移调整经济结构。我国物流目前90%的成本都发生在工业领域,因此从降成本的角度讲必须要结构调整、淘汰过剩产能,增加服务业,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在转型期间物流成本会保持下降态势。
其次,进行物流管理方式的升级。当前我国的物流方式还停留在与短缺经济配套的实物配送方式上。未来要形成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在整合社会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流程优化。企业应形成一体化物流流程,减少不必要环节;上下游企业间也要优化流程,形成供应链管理模式,将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内。
第三,政府要简政放权,形成较好的物流环境。目前物流成本中管理费用偏高,据中物联统计,中国的物流管理成本在13%至15%,美国仅是3.5%至3.8%。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行政性收费过多,因此应不遗余力地减少行政干预,通过市场行为形成互联互通、全国统一的物流机制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