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就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开启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新篇章。
山清水秀是福建最大的资源和资产
福建的水、大气、生态环境指标一直保持全优,森林覆盖率多年位居全国首位,2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2条主要水系水质状况优良,“清新福建”成为金字招牌。这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广大干部群众长期精心呵护、努力建设的结果。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发建设力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也随之加大,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把建设生态省这根接力棒传承好,锲而不舍加以推进,倍加珍惜爱护绿水青山、碧海蓝天,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共赢的发展新路。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并非不可兼容,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福建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中央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重大政策的机遇,从省情特点出发,进一步明确了福建发展的思路。在总体目标定位上,要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在具体工作要求上,要始终坚持“三个必须”,即必须保持比全国高一点的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必须通过龙头带动做大增量优化结构,必须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我们之所以十分强调生态元素,就是要引导全省上下强化“生态立省”观念。忽视环境保护“竭泽而渔”发展经济是难以持续的,离开经济发展“缘木求鱼”保护环境更不现实。我们所要的,是没有水分、实实在在的速度,是速度、结构、质量、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我们必须努力做得更好,使福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下最大气力、持之以恒抓好生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我们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为动力,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在巩固、转化生态优势上取得了新进展。
优化国土开发“绿色布局”。对全省12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进行科学规划,界定不同功能,合理利用空间,从根本上遏制无序开发、过度索取的弊端。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牢牢把住环境保护和耕地保护这两根红线,积极推动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生态,尽量多给生活、生态留足空间,努力给后人留下赞叹,不留遗憾。
加快经济发展“绿色转型”。上项目搞建设,不能影响甚至损坏生态环境。福建位于东部地区两大三角洲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快经济发展压力大。但是,加快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加快培育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打造升级版产业。
创造全民共享“绿色福利”。按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要求,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放在打造市场、生态、开放、社会“四个环境”上。持续造林绿化,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主要流域综合整治,推进“四绿工程”、“绿色城市”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构建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着力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一方面要把生态环境建设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好“管住”的问题,一方面要运用市场手段,激发内生动力,解决好“搞活”的问题。
福建作为中央支持建设的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区,不仅要在生态文明建设各项“硬”指标上树立标杆,也要大胆探索,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中央赋予的集体林权、碳排放交易、排污权交易等15项先行先试改革试点,加快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为实现生态建设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障。
形成绿色发展导向,关键要建立起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今年上半年,我们取消了对列为限制开发区域的34个县(市)的GDP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就是要去掉紧箍咒,引导干部转变观念,不再以GDP论英雄。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对领导干部工作调整实行生态交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用“硬”杠杠倒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