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创新工程建设 到创新生态培育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投资研究所所长 郭 戎

创新能不能成为“主打力量”,决定了国家未来能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促进科技发展和培育创新活动也必然要求从简单的工程化思维转向生态化思维

创新,能像某项工程一样被建设出来吗?应当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产业技术领域,情况差异很大。在经济赶超期,由于追赶目标明确,科技和创新往往可以按照工程化的思路进行规划、计划。而当工业化进入尾声,前方的路途愈发复杂,照搬和模仿所能产生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创新能不能成为“主打力量”,决定了国家未来能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相应地,促进科技发展和培育创新活动也必然要求从简单的工程化思维转向生态化思维。

中关村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政策上从政府主导、财政投入驱动,向解放知识生产者的生产力转变。例如,下了很大力气改革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科技成果管理制度,突破所有制观念的藩篱,让科研人员实际拥有科技成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得专利发明不再“死”在国有单位的账上,而是让其充满活力地进入全社会财富创造大循环。通过人才计划、技术创新企业基金、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源源不断地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目前,中关村初创企业已明显感觉到找他们的投资者多了,创业的信心更足了。过去,说起北京创新或科技的主角,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中央直属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巨型国有企业。现在,联想、百度、新浪、小米已经用事实说明,创新正在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中关村创新生态环境还表现在一流院校和科研机构兴办的孵化器、科技园区上,百度、小米、新浪、联想等科技企业周围都兴起了各具特色的创业创新生态圈和商业社区。在繁荣的创新生态环境中,每年都会涌现出大量的优质企业,几家百亿元级企业、十几家十亿元级企业,几十家亿元级企业。

从培育创新生态的角度看,中关村已经“在路上”。当前还需跨越诸多高难障碍,积累更大能量。只有树立起独有的理念和优势,才能真正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中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