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诗入梦
□ 李乐乐

什么是睡觉?入眠,失眠,一二三学牧童数羊。

什么叫读诗?意象,想象,叨来咪听有燕绕梁。

喜欢一部日剧叫《深夜食堂》,大叔,小菜,打上一点橘黄色灯光,狠赚的当然是城市未眠人的眼球。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失眠成了一个严重扰人清梦的痼疾。造物者说,劳作有时,休憩有时,于是我们总要睡它八小时才够。造城者说,夜太黑,再补些光,于是我们戴上了眼罩、眼袋还有黑眼圈。在这不夜城中,睡眠不易,好梦难得,如果你也不幸侧身其间,至少还可以给自己下一碗面,或者读一首诗,而后者,似乎更适合文青们的脾胃。

“读首诗再睡觉”最早是个微信公众号,它背后有一个古典的意境。熟悉的《唐诗三百首》,出自不会做诗也会吟的传奇年代。而今,穷酸、长衫、胡子邋遢,诗人不幸做了落魄的连襟。需知道浮世熙攘,摩肩接踵,写诗、读诗的反成为异类,当我们开始回首一段时光,或纪念一种美好,就有了被讥作诗人的嫌疑。而所谓回首和纪念,意思大约与“作古”相同,只有博物馆中一列文物、古董才有资格担当。

至于“读睡”,其吊诡之处即在于,似乎轻易就将这些陈旧与落伍的变了一剂安眠良药。这也顺带解释了我长久以来的一处困惑,皇后山鲁佐德的故事,为什么总要留到睡觉之前再讲。从一千零一夜,到《读首诗再睡觉》,二者其实可以提炼一个相近的模式:悬念,契约,以及夜晚与声音一起营造的亲密无间,这应该就是国王的暴戾或失眠最终得以治愈的秘方。

每一首诗,无论古今中外,都有它深埋于时空断层的声音与色泽,就像玫瑰代表了爱情,而夜莺则隐喻理想。透过这些稳固且恒久的文化记忆来看,一个微信号引发一场诗歌“复兴”,大致也有它的内在理路可循。或者说,对于举世的伤心人而言,诗歌,或文学,永远都不会失去它安稳人心的力量。诗缘情,而诗人大多情种。从在河之洲,到但丁叶芝,的确有不少伤心人活生生把自己砸成了诗人。“读睡”据说也来自一段求而未得的感情,范致行最初想每晚读一首诗给“她”听,而她拒绝了这份好意,然而有关诗与睡、爱与美的设想与期待,却给了他继续走下去的强大能量。在这里,传统情意与现代科技相互照亮,网络、微信的无处不在,赋予了人们对诗歌一触即发的感应能力。

《读首诗再睡觉》是“读睡”的一岁精选集,翻开这本书好像还能看到不久前,落魄的诗人临睡前擦亮过一根火柴,遥遥梦见一个黄金时代。那时候爱丽丝不小心掉进了兔子洞,武陵人打鱼时误入过桃花源,弗洛伊德做完一个白日梦,于是他变成了诗人。至于做不成诗人的我们,读首诗再睡觉吧,不妨留一两个好梦交给夜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