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地流转带来的新变化
——江西省南昌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查
本报记者 杜 芳 瞿长福
江西省南昌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超过80万亩,许多田地都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图为南昌市安义县鼎湖镇农民新购置的农机设备整装待发,准备作业。 本报记者 杜 芳摄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种粮大户凌继河,在自己的种植基地观察再生稻的长势。
本报记者 杜 芳摄

11月初,江西南昌,田野上弥散着丰收的喜悦。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南昌市农业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原来的农民成为农业生产新主体,小块土地耕作变成了规模农业。

在这样的变化中,地方政府该如何发挥监督引导作用,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面临的机遇和困难有哪些,普通农户的发展空间又在哪里?记者在南昌市做了调查。

如今,在江西省南昌市的稻田里,已经很少见到“田主人”的身影。许多“田主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去,代替他们在田间忙碌的是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在这种状况下,南昌市积极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从而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速度。

过去的土地流转大家多是口头协议,现在,除了合同,还对承租人进行资历审核,政府也设立了流转风险基金。

“儿孙都外出打工了!”南昌市南昌县朱坊村老人朱欠眼对记者说。朱欠眼今年78岁,家里的几亩地以每亩300元的价钱流转给了村里的种粮大户朱明海。

“过去要外出打工,都是求着别人种自己的地,三四十块钱就流转出去了,而且都是口头协议。现在土地流转越来越多,一租就是好几年,租地要签统一的合同,农民的利益更有保障了。”朱欠眼说。

近几年,南昌市农村土地流转势头很猛,农村的年轻劳力大部分都出去务工了,大面积的土地需要流转出去。与此同时,一些种粮大户想流转更多的田地,却没有途径找到合适的土地。

为了顺应政策与市场需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南昌市提出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并将南昌县和安义县作为示范点,随后又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全面铺开。

记者在南昌县武阳镇土地流转服务站看到,巨大的LED显示屏幕滚动着供求市场的详细信息。服务大厅里,粉红色纸张的流转交易申请书、委托流转合同、流转交易登记表等格式统一、摆列整齐,每一份合同都有自己的编号,清清楚楚地标明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年限、种植作物、流转价格等信息。

“以前村民把地给了亲戚好友,口头说一声就算是流转了,结果出现了许多纷争。现在村组采集信息、乡镇组织交易、县里负责颁证,流转的程序规范了。”安义县农业局总农艺师张可钱介绍。

“为了降低土地流转的风险,服务中心会对经营主体的资质、能力、产业规划进行审核,只有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才能流转到土地。”南昌县农业局副局长陈晓平说。此外,地方政府还设立了农村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专项用于补偿因经营主体无法履行合同给流出农户所造成的流转费损失。

对于土地流转中出现的土地不连片、中间“插花田”的难题,则有专门的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出面解决。安义县在全县105个村都成立了此类合作社,成员有村干部、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也有种植能手等。在保证村民自愿流转的前提下,他们一方面动员亲戚朋友尽可能说服流转,另一方面给“插花田”主人算经济账。许多人后来都改变了想法,把地流转出去了。对实在不愿意流转的农户,合作社则通过调地的方式,既满足了规模成片,也尊重了农户。

规范有序的机制加速推进了南昌市的土地流转。截至目前,南昌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超过80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0%以上。

土地流转带来了规模效益,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但是大户流转土地后,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压力大等难题。

安义县鼎湖镇有个全国种粮大户凌继河,今年他一共租了1.8万亩地,成片的流转让他可以规模化经营,各种先进的农业机械派上了大用场。

走进凌继河的种植基地,金灿灿的稻谷长势良好。凌继河告诉记者:“这是再生稻,是第一季早稻割完后又长出来的一茬新稻,亩产能达到573斤。由于品质好,稻谷卖2.5元一斤,加工成大米后卖10元一斤。”

由于调整了种植结构,并进行精细化管理,种植大户的效益要比一般的农户高。凌继河的流转地最近刚收获晚稻,在今年稻瘟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他的晚稻亩产达到1000斤,而有些农民因为病虫害影响晚稻亩产不到500斤。

通过土地流转,种粮大户提高了效益,获得了丰收,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一些烦恼。南昌县朱坊村村民朱明海借助流转服务中心在本村流转了500亩地,但却很难规模化种植。“村里有些地方没有机耕路,机械化操作不方便。水网渠道因为没有硬化而容易渗漏,远一点的田就浇不到水。”朱明海说。

在朱明海的流转地里,田垄界线依然分明,大田还是大田,小田还是小田。“村民担心土地平整后容易起纠纷,只有看到自己的地块,他们才安心。”因此,朱明海不得不原封不动地承包种植,这给机械进出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在收获的时候,甚至需要毁谷进田,经营成本增加不少。

此外,资金问题也是困扰种粮大户的难题之一。种粮大户反映,每年的5月份都是最急需资金的时候,农资农机配备需要大量的资金。

为了解决新型经营主体投资发展的困境,安义县整合农业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为新型经营主体改善农田基础建设,并推出了“两权”(承包经营权、流转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有效缓解了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

随着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种粮大户面临的另外一个难题就是无地可租。截至目前,南昌市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达7094家,南昌市各类农业专业大户8000余家。南昌市不少农村土地已经整村出租,许多新型经营主体不得不走出本村,到外村、外县甚至外省租地。

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普通农户各有各的情况,各有各的选择,流转土地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刘高美是安义县鼎湖镇西路村村民,过去他从外出务工的亲戚那里流转了40多亩地耕种,但是效益并不高,种地加上副业一年收入只有2万元。后来他外出做生意,结果因为没有经验而亏了本。

2010年,他回到了西路村,被种粮大户凌继河动员去种地。“我负责管理,没想到第一年就超产,收入13万元。”刘高美说。今年他估计年收入能达到30万元。

“随着地租上涨,有些中小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压力增加,转而投向更大的大户怀抱。”凌继河说。在他的企业,负责管理种植的是6个合作社加4对夫妻组成的14个大队。合作社里每对夫妻每个月5000元收入,此外还能享有每亩地增收利润的55%。

也有一些中小规模的承包户经营有方,不但不放弃现有的流转地,还准备继续扩大规模。南昌县朱坊村的种粮大户朱上京承租了280多亩地,现在他正奔走外村租地,计划明年再扩租几十亩。

与中小承包户的分化类似,在流转规模日益扩大、新型主体不断成长的背景下,普通农户同样面临着租与不租的选择,同时也面临着租与不租效益的差别。

安义县鼎湖镇前溪村刘家村小组村民刘光玉已年近花甲,但一直在种家里的3亩多地。“大户一早就找过我,想要租我的地,但是我没同意。因为这3亩多田我自己种并不费力,也不图多大效益,就为有点事情做。”刘光玉说。对他而言,种地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刘家村小组,还有十多户像刘光玉一样还在种田的老人,对这些农户来说,自己年龄较大,外出打工已经不便,在家里种几亩地也不累,因为从种到收有各种专业服务组织来帮忙,而且自己种的收入比租出去还是要高一些。不过,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再过5年、10年,自己干不动了,也许家里的地就不得不租出去了。

南昌市农业局副局长李淑英说,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普通农户各有各的情况,各有各的选择,流转土地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必须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开展土地流转。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