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集广东民间装饰艺术之大成,博得了“岭南建筑艺术明珠”的美誉
人工的技艺能有多精巧?常听到“巧夺天工”之说。郭沫若先生曾对此赋诗一首:“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赞的是广州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也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诗极贴切。因为,若想一次赏尽“巧夺天工”的岭南民间百艺,非逛陈家祠不可;但若想尽得其中数以万计的民间艺术珍品之精髓,怕是十年苦读也难实现。
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姓宗亲合资捐建的族祠,既可祭祖,又可为宗族子弟赴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提供居所。当时捐建的资金大概十分雄厚,主持工程者也分外用心,在广东省内各县聘请了大批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为陈家祠制作各种雕刻装饰。据资料记载,仅参加砖雕的艺人,就有番禺的黄南山、杨鉴庭、黎壁竹,南海县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自然,陈家祠集广东民间装饰艺术之大成,博得了“岭南建筑艺术明珠”的美誉。
走进这座总面积15000平方米的宏大建筑群,第一感觉是简直不知目光该聚于何处!大小十九座建筑,长廊相连,庭院穿插,从厅堂、廊庑到屋脊、横梁,乃至门、窗、栏杆、神龛,满眼皆是精美的古典建筑装饰。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铁铸……有的巨大有的小巧,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纤巧,题材上更是广泛搜罗民间传说和地方风物,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先说石雕。未进大门,门前的一对石狮子已跃入眼帘,石匠用圆润的线条雕琢成形体活泼、笑脸相迎的瑞兽,如今它们已成为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大门外的墙裙上是整排的麻石石雕图,都以谐音巧藏寓意:由雀、鹿、蜂及猴取挂印构成的“爵禄封侯”图,寓意陈氏子孙加官晋爵;由青莲与鹤构成的“一品清廉”图,则以一品官员朝服上的鹤以及青莲的谐音,寓意官居一品,清廉奉公。
再说木雕。陈家祠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的木雕。其中最为醒目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上大将们比武的场面,徐晃与许褚比武后为争锦袍而难舍难分之状,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聚贤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玲珑剔透,也是木刻精品;更有11座高大的双层透雕神龛,上面还清晰可见“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源昌街时泰造”等题款。可以想见,匠人们因向陈家祠贡献作品而引以为豪。
不能不提的还有砖雕。与北方砖雕的粗犷、浑厚相比,陈家祠的砖雕呈现出岭南砖雕艺术的精细、玲珑。它们既被用于墙头、照壁等大面积的装饰,也被镶嵌于神龛边框等处。陈家祠首进东西厅的水磨青砖檐墙上有6幅大型砖雕,是现存广东规模最大的砖雕作品之一。
这些砖雕为我们了解岭南风情打开了一扇窗。艺人黄南山的《五伦全图》是众多精美砖雕作品中的代表。图中雕有五种禽鸟,凤凰喻君臣之道,仙鹤喻父子之道,鸳鸯喻夫妻之道,鹡鸰喻长幼之道,莺喻朋友之道,全图寓意着社会伦常有序、吉瑞祥和。此外,有意思的是,砖雕中还出现了西方宗教里的小天使图案,并与中国传统戏剧人物放在一起,体现了匠人们灵活不受约束的创作风格。
据介绍,陈家祠的建筑装饰工艺早在上世纪20年代已为国内外建筑专家、学者所重视,德国和日本的建筑艺术专著中已有专题介绍。1959年,我国政府在此成立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此后数十年间,陈家祠中陆续收藏了数万件珍贵文物和工艺精品。来陈家祠赏“雕”,可看的不仅只是建筑本身这些石雕、砖雕、灰雕,更有声名远播的石湾陶器、潮州木雕、广州牙雕、玉雕等。源远流长的岭南民间百工之艺,在此得以系统地留存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