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行业处于繁荣期,通常有个说法叫“黄金时代”。可当下的黄金行业,显然不处在“黄金时代”。
受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影响,黄金价格去年以来节节败退。最新的行情,已经跌破1200美元/盎司,曾一度跌至1140美元/盎司。黄金生产企业叫苦不迭。
其他行业日子不好过,产能过剩通常是“罪魁祸首”,钢铁、煤炭、电解铝等都是如此。黄金行业却不同,黄金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
黄金是“硬通货”,兼具货币属性和商品属性。2001年,国际黄金价格处于谷底,最高不到300美元/盎司;一直到2007年,800美元/盎司还是最高点。受国际经济动荡和美元贬值影响,黄金避险功能增强,货币属性彰显,黄金价格一路攀升,2011年曾达到1921美元/盎司。真可谓“黄金十年”。然后,价格掉头一路向下。
眼下的情况,有一种分析认为,黄金已经基本回归商品属性。历史经验表明,在黄金商品属性较强的时候,黄金成本会在很大程度上支撑市场价格。所以,黄金成本成为热门话题。
偏偏,黄金成本似乎是难以说清楚的事情。一是金矿品位不同,地域资源差别大,不同金矿开采成本悬殊;二是统计口径不同,不同概念差别巨大。所以,在媒体上会经常看到多种成本数据,哪个更接近实际情况,还真得认真辨别。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平均成本,黄金开采成本多数企业在800美元至900美元/盎司左右,全部维持成本多数企业在1100至1200美元/盎司左右。
从这个视角看,黄金生产比普通商品生产要强,但也并不是想象中的很赚钱的行当。况且,中国黄金企业不具备全球竞争优势,但国内黄金价格却跟着全球价格走,黄金跌价首当其冲。新近传出消息,国内黄金生产企业已经有三成亏损,就是例证。
挥别“黄金十年”后,黄金行业逐渐进入微利时代,想赚大钱不那么容易了。至于啥时候才能再迎来“黄金时代”,和黄金行业自身发展关系不大,得看美元“脸色”,得看“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