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4年1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简政放权给市场主体“松绑”
本报记者 陈学慧

“我们公司成立几个月了,还是没有资质,没办法接更大的项目,只能给别人做咨询。”

“所以啊,下一步,我们还是要加大力度,取消更多不必要的前置审批和资质资格认证,为创业营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这是大学生创业者张英今年7月25日与李克强总理的一段对话。张英毕业后和两位同学一起开了一家物业管理公司,营业执照拿到了,但许可证却一直没拿到。对于张英的“抱怨”,李克强总理当场回应,表达了加大政府改革力度的决心和方向。

创业者多了,审批事项少了。这一“多”一“少”是全面深化改革一年来出现的可喜现象。去年以来,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快步推进,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见。与此相应的是,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264.8万户,同比增长52.44%。改革催生的创业大潮正在形成。

向审批权力开刀的改革之举,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给市场主体“松绑”,为社会组织“腾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公平竞争中焕发活力。

按照中央部署,新一届政府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的第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性政府。”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都与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密切相关。政府职能不转变,其他方面的改革就难以推动。一年来,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之举,不仅激发了市场活力,也增强了全社会对改革的信心。

创新实施“三张清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简政放权。

以往谈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更多的是说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如果说简政放权是“先手棋”,那么制度建设就是“连环炮”。用“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用“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用“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三张清单”意味着,政府的自我革命要“加码”。

浙江作为全国首个在网上完整晒出省级部门权力清单的省份,也率先尝到了给市场“松绑”的甜头。今年3月,浙江省富阳市作为全省试点正式公布了全国首份县级权力清单。打开富阳“网上政务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份“权力清单”。点开交通局下的“客运经营许可”,不过几分钟,页面就详细显示了办理部门、收费金额、联系电话、办理时间等信息,办理流程图也是一目了然。“三张清单”让市场和政府的边界清晰了起来。

创新实施区间调控,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改善宏观调控。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一项重要任务是搞好宏观调控。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宏观调控难度明显加大。面对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增大的状况,国家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坚持区间调控,明确经济运行合理空间,确定了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不随波动频繁的市场“起舞”,也不因莫衷一是的各种说法而“变调”,创新实施定向调控,出台减轻税负、规范收费、定向降准等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8月,福建省宣布对34个县(市)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取而代之的是以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考核方式。速度指标向质量效益指标的让渡,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

值得重视的是,尽管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较快,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还有很大空间,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及时性针对性也还有很大余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任重而道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