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亚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孟思渊教授日前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的专访。孟思渊认为,中国能够在社会稳定和宏观经济稳定之间保持平衡,并推进下一阶段的改革。
记者:如何看待中国GDP增长速度下降?
孟思渊:在经过长达30多年的增长冲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近2年来,在外部因素和自身结构调整的作用下,中国的GDP增长率略有下降。未来10年,中国GDP的增长率预计将从1988年至2013年间的9.4%下降到7.2%。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将采取各种改革措施,努力实现经济再平衡,从而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但这并非易事,因而举世关注。
记者:如何看待中国经济领域的改革?
孟思渊:当前,中国领导层着力推动实质性改革,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目前,一些方案已经落实并显现出积极迹象:经济再平衡已经开始,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开始提升,增长坚实,等等。
一个好现象是,中国的国企改革成功后,将上缴一定比例的利润,并将之用于增加社会福利,这将提升家庭部门的消费能力。
记者:如何看待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孟思渊:未来中国经济要保持健康发展,需要依靠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当前,中国的研发和科技正朝着世界最高水平迈进,相关开支持续强劲增长。需要注意的是,应着力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便促使申请者向世界水平靠拢。
记者:您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建议?
孟思渊:中国应该推进已经提出的改革措施。虽然这些改革相比以往的改革都更为困难,但中国领导人有决心落实这些改革措施。
过去的35年中,我对中国经济一直持乐观态度,一直看多中国。当经济遇到障碍时,中国总能采取实际而且有力的措施。中国领导人通常能在社会稳定和宏观经济稳定之间保持平衡,并推进下一阶段的改革。我对中国的未来保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