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联储宣布结束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但这一举措仍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美国经济形成惯性作用,对世界经济近中期的影响也将逐渐显现。
一年多以前,美联储以失业率降低幅度为依据而设定了加息的参照指标,但之后一次次调低这一指标,其中的原因是,美国经济出现了新情况,依据原有的经济学理论,已经解决不了美国经济的现实困境。美国经济的新困境表现在多方面:首先是在西方央行向银行系统注入巨额资金,使其资产负债表膨胀到约9万亿美元规模的前提下,美国乃至西方的流动性近期却出现了下滑的复杂倾向,银行的资金充裕并未转换成理想的市场流动性。其次,量化宽松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债券收益率,进而压制着住房贷款利率,刺激美国房地产市场恢复。时至今日,美国房地产市场虽已大有起色,但与危机前的正常房价水平相比仍有20%的差距。第三,众多经济学家曾担忧,巨额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是通胀的定时炸弹。然而,自2008年11月开始的先后3轮巨额量化宽松带来的实际效果,却是通胀率不仅上升乏力,而且不时出现滑向通缩的迹象。从近中期趋势看,通胀率偏低将持续制约美联储推出资产减持措施。
由此看来,美联储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有必要维持现有资产负债表规模,而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终结,只表明美联储为货币宽松政策形式上画上了句号,并不代表量化宽松效果的消失。
从以往的经验看,美联储任何货币政策的转向,都会波及全球金融市场。此次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加强了美元升值预期,将吸引国际资本回流美国,这将对那些高负债,对外资依存度比较高的新兴经济体造成冲击。去年,新兴经济体就曾因美联储释放出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信号而遭遇大量资产抛售,不少国家股市、汇市、债市接连下跌。但是在去年12月,美联储宣布削减购债计划后,全球资本市场并没有出现剧烈波动,这说明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已经逐渐被市场消化。虽然此次美联储终结了量化宽松政策,并释放出加息信号,但加息仍需要一个过程,美国不会贸然行动。所以,新兴经济体不必为此过分担忧,仍有时间做好应对准备。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如果美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势头,反而能够促进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从而可以抵消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即便到时真的加息,也并不可怕。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量化宽松政策在美国终结了,但仍在日本继续,而且在欧洲即将上演。美日欧的一致现象是,面对经济危机或长期停滞,面对通缩威胁,常规的货币宽松政策不仅已达极限,而且效果仍不明显。无奈之下,只好采取量化宽松这样的非常规政策。非常规政策可以形成非常规效果,但也会遗留异常后遗症。发达经济体一个接一个实施一轮又一轮的非常规量化宽松政策,在刺激本国经济走出危机的同时,会对世界经济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形成何种影响,则是相关国家必须认真思考并及早应对的问题。否则,一旦西方巨额资产负债表的魔盒被打开,发达国家央行的巨额资产负债表恶魔,就可能乘坐互联网等现代科技魔毯,把金融灾难撒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