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说汤庆福故事的人,无一例外地说,老汤清廉而且“做事不到100%不罢休”,认真严苛得几乎不近人情,他常说:“不认真,事情怎能做得好?”
“不近人情”的他,最后却能收获由衷的拥戴。在他退休前最后一次操办的上海华交会,在临近结束时,华东各省市同行自发将他历年来在会上看展、洽谈业务时的身影做成一页页PPT,当他走进会场时,全场掌声雷动。
在工作上高标准要求的汤庆福,在他的妻子和同事眼中,却充满了生活情趣、乐观幽默……
走进汤庆福的家,就能对他生前的清廉,产生更为直观的印象。
他的家位于上海虹口区海伦路一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普通小区中。屋内洁净简朴,没有一件高档物品,客厅里甚至没有空调。
其实,他本来是有机会改善住房条件的,但是,他却推掉了。上海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丁士英回忆说,“我找了汤主任好几次,他都说不用了,现在住的地方足够了。”
汤庆福住得简单,对妻儿要求却高,绝不假公济私。十多年前,由于单位效益不好,妻子胡小凤50岁时,被“一刀切”提前退休。她很想再找一份工作,但汤庆福对她说:“尊重你的意愿,但是没有办法帮你,如果在外做得不开心就不要干。”儿子汤奕飞也是通过自己应聘,目前在一家调味品公司当会计。
汤庆福走上领导岗位后,有了配备的公车,但是为他开车的几位司机,几乎和他的家人没有打过交道。无论是儿子摔伤腿,还是他病重住院时妻子探视,或者他参加老战友的聚会,他的规矩是“要么坐公交,要么打车”。公车只办公事,不能养成毛病。在外贸主管部门工作30年来,没有人看到汤庆福“打过一个招呼、递过一个条子”。
听了这些故事,记者一度以为汤庆福是刻板的“老古董”,然后,记者听到的却是汤庆福一个个充满爱心的案例。丁士英拿出一沓汤庆福发给商会同事们的新年祝福邮件。这些邮件中的网言网语,幽默地跳跃在字里行间。
前年的一次假期,汤庆福与18位同事结伴而行,组织了一次红色之旅。回来后,老汤压抑不住心中的激情,创作了一首《回忆,犹如清泉流淌》的诗。在诗中,他吟诵道:“感染‘十八军’快乐的笑声,老夫聊发一回少年狂!定格每一个瞬间,犹如彩霞在心头开放!”随后,他又将这首老夫的“少年狂”之作,用邮件一一发给了18位同事,并在附件中快乐地写道:“各位同事,双休在家中回放红色之旅摄下的照片,心情超好!”哈哈,“汤粉”们看到“超好”,也都开怀大笑起来!
“没有办法控制生命的长度,那就珍惜每一天,拓展生命的宽度。”
这是一年多前,汤庆福在被查出严重心脏病后,经常有意无意向家人说起的一句话。汤庆福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凭借一步一个脚印,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理论基础,开拓出了事业之路,被称为上海外经贸系统名副其实的“笔杆子”、“思想家”、“实干家”。
他1968年当兵入伍,退伍之后,刻苦钻研,获得了上海外贸职大外贸专业毕业证书,业余还研修经济法、宏观经济学。当一些人将精力和时间消耗在应酬、吃喝的时候,他却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2000年初,他组织力量编制《上海外经贸“十五”发展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提出了新世纪上海外经贸第一个五年发展目标和主要思路。比如,2009年,面对外需市场疲软,汤庆福领衔组织举办了上海首次“外贸转内销”展会,纾缓了部分外贸企业难题。比如,2012年5月,在上海进出口商会的积极搭桥下,外贸企业的老总第一次与海关领导坐在了一起,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沟通……
有宽度的生命,必然是有情感有温度的。同事们说,汤庆福对待工作钉是钉铆是铆,但与人相处,是一位温厚的朋友,是充满了人文情怀的兄长。妻子胡小凤说,丈夫留给她和儿子太多的感情和精神财富,“美好的回忆将支撑我好好走下去。”
“他做事务实,没私心。他要求很高,但非常诚恳。他水平很高,又和大家同甘共苦。他留下的财富,是饱读千经万卷也得不到的。”上海市商务委公平贸易处处长申卫华的这番话语,说出了很多人的心里话。
如今,汤庆福虽然永远地离开了,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将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永远地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