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台风博物馆
“玩转”台风
□ 江志伟

它首开国内灾害旅游的先河,是一个台风观测与研究的工作室

全国首家气象灾难博物馆——中国台风博物馆,坐落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岛西南面的拷门海堤大坝上,这里“无风三尺浪,有风浪过岗”。岱山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性气候,历来屡受台风侵袭,频遭暴潮冲击,而岱山的拷门海堤,则素有“浙江防台第一坝”之称,同时更是全国防台的重要前线。

台风,溯源于热带海洋的强烈涡旋,也称“飓风”、“风暴”、“风潮”,为世界灾害性天气系统。随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台风的神秘面纱正逐渐被揭开。因“神秘”而“好奇”,因“好奇”而“馆生”,应运而生的中国台风博物馆因此而独具魅力。

中国台风博物馆是分三期在拷门大坝的不同地段先后建成的,人们俗称为一期馆、二期馆和三期馆。在中国台风博物馆里,人们不仅能看到台风来袭前的生死大撤离,以及危难之中的真情援助等一幕幕沿海军民自强不息保卫家园的“抗台精神”的史实长卷,而且能在“玩转台风”、“阻击台风积雨云”、“与风赛跑”等台风科普互动仿真游戏中,尽情享受科技带来的新知与快乐。

中国台风博物馆的一期馆,位于拷门大坝的北坝头,博物馆的外观造型设计既像三艘迎战台风的巨轮,又像三叶抗击台风的风帆,象征着人们乘风破浪的勇气。展馆以图片和实物为主,图片主要展示台风的形成原理、路径走向、被台风肆虐受灾之后的现场等;实物则展示舟山岛民抗御台风的一些原始工具、通讯器材等。

中国台风博物馆的二期馆,位于拷门大坝的东头,博物馆的外观造型设计犹如一个被狂风卷起的巨浪。展馆以互动、趣味、科普、娱乐的表现手法,与一期主馆的静态展示风格形成了互补,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科普效果和目的。特别的是,在展馆二楼的观台厅,临窗而立,能看到拷门外怪岩矗立、礁石丛生的海面,如果在台风到来时登临此处,能直观地欣赏到台风在这个海面上掀起数十丈高的浪头,猛向拷门扑来,并在那些丛生的怪岩和礁石上撞击得粉碎。岱山的拷门处于台风侵袭时的前沿,那种亲睹台风的骇人惊魄之态,能让人充分体味自然的壮蔚景观。可惜,天公不作“美”,我们未能碰上亲自领略台风扑面而来的机会,观台厅对于我们来说,只不过是欣赏大海景观的一处前沿平台而已。

中国台风博物馆的三期馆,是一个“亲历台风”的全天候大型仿真模拟系统,通过各种声、光、电高科技手段,让游客体验呼啸而来的风和铺天盖地的浪,以亲身感受台风的凶、险、奇。“听风”、“报风”、“玩风”、“射风”、“骑风”、“摇风”、“摄风”、“越风”、“驾风”,堪称玩转台风、戏弄灾害的典范了。

在我看来,中国台风博物馆的最大特点,还是它既具有台风的展示与科普功能,又具有台风的科研与观测的实用价值,在博物馆文化的建设中另辟出了一条蹊径。回到二楼的观台厅,它除了在台风期间供游客们亲身感受台风来临时的壮观场面,还设置有波浪观测站、海岛自动测风系统等一系列高科技仪器,同步输送实时监控数据,同步接受市级气象台全部实时信息,并承担《海塘抗御超标准越浪能力的试验研究》等科研课题的科研任务,通过信息系统将科研图文传输到省、市、县防汛指挥机构,为防汛防台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台风博物馆不只是一座单纯的博物馆,它不仅首开了国内灾害旅游的先河,更是一个台风观测与研究的工作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