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科技为支撑发展民营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吉林经开区创新驱动促“蝶变”
记者李己平

本报讯 记者李己平报道:今年上半年,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3%……这种良好发展态势的形成,得益于近年来吉林经开区的转型升级。另一组数据也展示出吉林经开区的转型与蜕变:从2009年到2013年,吉林经开区地区总产值从53亿元增长到113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从160.7亿元增长到38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1.1亿元增长到5.1亿元。

吉林经开区的转型升级是“逼”出来的。5年前,吉林经开区资金短缺、项目难觅、结构单一、队伍涣散,生存难以为继、随时面临摘牌。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成为吉林经开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当时,刚刚调任吉林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的郑国学指出: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谁率先发展民营经济,谁就取得率先振兴的活力。在吉林经开区管委会的推动下,一大批民营企业在区内脱颖而出。

康乃尔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吉林经开区,投资30亿元建成年产36万吨苯胺、48万吨硝基苯、37万吨硝酸、12万吨液氨装置,短短几年就以年销售收入60亿元,超越美国杜邦成为世界第一大苯胺供应商;全国创业之星卢银存率领他的博大生化有限公司落户吉林市,投资近10亿元,充分利用吉林经开区绿色资源优势,建成年处理60万吨玉米,一期产品为20万吨/年乙醇、15万吨/年无水乙醇、18万吨/年DDGS高蛋白饲料生产线,年产值达到13亿元。

预计到今年底,吉林经开区民营企业将突破3000户以上,全区规模工业企业数量达到76户,其中民营经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96%,民营经济在各产业中呈现出龙头带动、集群快速发展的强劲态势。

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格局,是吉林经开区转型升级的新举措。

北沙制药谱写了吉林经开区率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篇章,其主打产品维生素E目前全球只有6家企业能够生产。在经开区“一站式”、“保姆式”的服务下,北沙生物制药项目创造了“北沙速度”,2010年7月立项,2012年10月试产,2013年实现创效,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力争3年达到销售收入30亿元。

目前,吉林经开区申报的省级高性能纤维及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已获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2013年吉林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64亿元,同比增长11.6%。2013年共新开工战略性新兴产业44项,2014年上半年39项,按照“项目—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加快形成若干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特色鲜明的百亿元产业园区。

创新驱动、科技先导是吉林经开区转型升级的强大支撑。吉林经开区现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硕创业工作站1个。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共获得专利授权113项,其中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4项,众鑫化工“羟乙基磺酸钠精制提纯”等7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永林化工“磷酸三乙酯制备方法”等23项技术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继2013年被吉林省科技厅认定为“吉林省碳纤维及制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后,2014年吉林经开区申报的高新技术纤维(碳纤维)及差别化纤维产业园区又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第四批省级特色工业园区。

转型升级,最终推动的是传统产业蝶变。伴随着吉林经开区的转型,大型国企吉林化纤吹响了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号角。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吉林化纤不断夯实传统,加快升级转型,产权、产业、产品结构得到有效调整,资本、资产、资金得到有效运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