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是上周最受关注的新闻事件。IMF再次调降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警告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同时,关于中美经济总量的计算,也引发了一番讨论。
7日,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经济今年将增长3.3%,比7月份的预测值下调了0.1个百分点,这是IMF今年第三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报告指出,世界经济面临的短期风险包括地缘政治局势恶化、低利率环境下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中期风险则包括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同时面临潜在增速下降的局面,欧元区和日本还可能出现长期停滞。IMF还将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3.8%。
不过,更令人感兴趣的还是关于中美经济总量的话题。IMF日前公布数据显示,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美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7.4万亿美元,而中国则将达17.6万亿美元,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不过,这个看似轰动的结论很快被业界否定。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里克·西瑟斯认为,“在任何时点、任何国家之间用购买力平价来比较GDP总量并没有太大意义。事实上,目前全球多数机构和研究人员均主要采用市场汇率来折算和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规模差别”。IMF总裁拉加德表示,从购买力平价的标准来看,中国经济的分量在增长,这是一个信号。但是“要考虑一系列综合因素才能评估一个经济体的稳定性和未来。”
其实,对中美经济实力做类似比较,已不是新闻,将来这种炒作也不会少。对一国经济实力的评价还需综合看待,那种单纯算数算出来的“全球第一”桂冠,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