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 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请带上这封信
□ 绿 茶

写信,是人类交流的手段,几千年来一直如此。但短短十几二十年,我们突然不会写信了,偶尔想起来写封信,在家里找支笔都很困难。写信是消失最快速的人类能力之一。

好在一直做编辑的我,还保留了一点用笔写信的习惯,因为我的作者里,有很多老先生,他们不习惯电子邮件,我们的交流还保持传统的书信和电话。多年来,我留有很多老先生的来信,有时候整理书房,会拿出这些信读一读,感受笔墨间交流的真情。

我曾策划过一本书,邀请二十位名家,请他们给自己心目中的一个人写一封“私信”,没有指定范围,也不限制文体。然后,被我邀请的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们,从自己研究或欣赏的角度,写出完全不同与以往的对一个人的认识和情感表达。远到孔子,近到同龄的朋友,还有写给完全不存在的虚拟人物。通过这次约稿,我深深感到人与人的情感真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而写信的方式把这种复杂化解为情感,表达起来非常打动人。

一个朋友看了我策划的书问我:“你最想写信给谁?”我脱口而出:“小茶包。”是的,吾儿小茶包出生后,我的生活被他充满。这个时候我想不起第二个人。但我回答完后一直在想,我要写信给小茶包说什么呢?

最近,读到一本《成长,请带上这封信》,书中收录了韩寒、张泉灵、刘瑜、黄菡等三十位不同领域名家写给自己孩子的信,我想看看他们都跟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读这些满含真情的文字,感动且共鸣,有些类似的经历和感受会直接触及泪点。当了父亲后,人变得脆弱了,很容易被这些亲子情感打动。

但看完书后,更不知道该和小茶包说什么好了,因为他们的信写得太好了,好得不像是跟自己孩子在说话。或许,亲情的表达落到纸面上就应该是这样吧?我不知道,我真的写不出这样的感受和语重心长。

我每天就是陪他醒来,喂他吃早饭,给他准备出门的水果、裤子、玩具、背包、推车,送他下楼,由姥姥带着在小区遛弯,和其他小朋友玩。我回家给他准备午饭,午饭通常比较复杂,每天要变着花样,一通忙活,刚刚忙完,小人家回来啦。给他换衣服、洗手,抱上餐桌。喂他吃午饭,把完屎尿,抱上床,喝奶,讲故事,哄他午睡,自己也跟着睡一觉,两个多小时后醒来。吃午后茶点,面包、水果、酸奶等。阳光不强烈后,送他下楼,由姥姥带出去玩。回去准备他的晚饭。一通忙活后小人家回来,换衣服、洗手,抱上餐桌吃晚饭。饭后在家疯玩一阵,八点多洗澡,上床,喝奶,看书,讲故事,哄睡。

一天结束,如此反复。这是小茶包的生活,也是我生活的全部。

但即使日复一日地重复,我仍乐在其中,正如书中所说“他带给我的,远远多于我所能给他的”。也许我会从某天起,试着挑拣其中的珍贵点滴记录下来,日后给他看。《成长,请带上这封信》让我意识到,没有比写一封信更真诚更有效的方法给予家长反思教育的机会。这本书,既是三十颗真心的展露,也是三十种思维的碰撞。养孩子这件事,光有爱远远不够。最好的教育,源于爱与智慧。我想我会尽我全力去实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