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媒体传播应公正客观
邹 翔

《经济日报》近日刊发了名为《新媒体时代,更应珍视话语权》的评论,看完之后发人深省。的确,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手段的蓬勃发展,社交网络已逐渐成为获取新闻的新途径。有人说这是“草根”的盛宴,因为普通民众如今也能够掌握话语权,随时随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新兴媒体在为人们提供随时发表观点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道德风险。例如之前曾发生多次的“人肉搜索”,即使后来发现是谣传也往往于事无补,甚至出现了受害者不堪舆论重压而自杀的不幸事件。可见,此类现象不仅发生于信息闭塞的时代,也同样可能发生在信息发达的现代。

以所谓的仇官情绪为例,其与个别党员干部的违法行为和不良做派有关,也与一些人的偏见有关。常可以在网上看到一些跟帖评论,一有政府门前静坐的照片就必定是政府欺压良民,一有城管与小贩发生冲突的报道就必定是城管先打人等,事实却经常让人大跌眼镜。

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敢作敢为和全社会同心协力,例如中央最近对腐败行为的严厉打击就正是得民心之举。新媒体应该恪守客观、公正报道的原则,而不应扮演添油加醋、以讹传讹的角色。公民作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力量,有义务发布和转发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至少做到不造谣、不传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